龐統當然不滿意了,他是和諸莫亮齊名的鳳雛先生,當一個小的縣令太屈才了,他因此不務,結果被罷免了官。
後來,東吳的魯肅給劉備寫信,龐統不是百里之才,而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要重視。劉備再次親自面試龐統,經過交談,對其才能非常佩服,於是重用他。
臥龍先生諸葛亮投奔了劉備,孫權竟然也不重視與之齊名的鳳雛先生,錯過龐統簡直是暴殄天物。
提起廖化,大家對他的印象是這個人多次在戰場上活下來,還非常長壽,貫穿蜀漢始終。
在荊州被江東孫權偷襲,關羽敗亡之後,廖化竟然活下來了,暫時歸順了東吳。
他本是關羽的主簿,在關羽敗亡後心中嚮往蜀漢,隨時都想離開東吳,重歸劉備。
廖化“人在吳營心在漢”,於是詐死,騙過眾人,趁機帶著母親晝夜西行,千里走單騎,迴歸蜀漢,在秭歸與劉備相遇。
劉備命廖化為宜都郡太守,令其跟討伐孫權,為關羽報仇雪恨。
如果孫權重視一下荊州新歸附的將領,關照一下廖化,廖化可能就不會思念蜀漢,可能不會逃走了,然而孫權沒有這樣做,錯失了廖化這員大將。
隨著掌權日久,他發現了這些漂泊而來的人才可是比江東世家大族子弟中人好用得多,沒有根基就很好控制,不似周瑜、陸遜等會反噬。
關羽丟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東吳生擒活捉。
對於關羽的威名孫權等江東文武大臣佩服得五體投地。孫權第一想法也不是要殺了關羽,而是招攬關羽。
只要關羽投奔孫權孫權憑藉關羽這個活招牌徹底收降荊州,易如反掌。
關羽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當年被曹操所擒,如果他白天假裝投降曹操,夜間逃走,也沒人說什麼。
但是關羽光明磊落,雖然“曹營心在漢”,但是他堅持報恩,為曹操立下大功斬顏良)之後,才從容離開。
但就是這些江東賢才對他進言“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
雖然他沒有聽從他們的建議要保下關羽、留其性命,但奈何前線的呂蒙等人不聽他的,偏要弄死關羽,這就讓他後來很被動,
荊州一役便讓他明白了世家大族的人才到了關鍵時刻還是會靠不住啊,他們考慮更多的還是自家的利益,
由此便有了今日讓一個在江東毫無根基的博士輔佐新太子、教太子學問的想法。
支謙隨後又誠惶誠恐的開口道“僕只會譯些佛經,又無經世治民之才,何德何能能擔此大任?還請陛下從江東才俊中再另擇良才來輔佐新太子罷。”
孫權擺手道:“卿之才朕是知道的,可不僅僅能譯些佛經,更是通曉漢家之學啊,
若是隻讓卿譯些佛經,那可真是浪費了,再說朕也會讓卿一個人輔佐未來的新太子的,卿就不要再推辭了。”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