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想了想又叮囑道:“在選人的時候不能再從世家貴族子弟中選了,只消去各地挑一些吃不上飯的孤兒就好,
這件事要做得隱蔽些,不可讓有心之人察覺,所需錢糧皆從府庫中支取便可。”
楊綜又開口道:“僕這便去辦。”
曹爽看了看西廳外漸漸西陲的太陽道:“急也不急在這一時,在府中用過晚飯再回去,此事可明日再持吾的手書去辦便可,吾給汝兩年時間,兩年時間務必要辦好此事。”
曹爽心想這兩年時間足夠楊綜拉起一支龐大的校事府隊伍了,也足夠他借鑑後世此類的情報機構的制度來對校事府進行一些完善、改進了。
宋代是一個戰爭頻繁的的時代,國與間的激烈競爭對於情報獲取的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宋代是一個戰爭頻繁的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激烈競爭,使得用“間“或者說各國對於情報獲取的藝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
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981),改武德司為皇城司,負責宮禁護衛,刺探情報。
需要注意的是,皇城司直屬於皇帝,它的性質更類似與後世的錦衣衛,頗受當時士大夫階層的忌憚。
兩宋戰火紛飛不停,使得這段時期的間諜活動極其活躍。間諜的身份也變得非常複雜,遍佈各行各業。
小商小販、僧道,甚至敵國的將領、妻妾,乃至於出使外國的使臣,都有可能是間諜。
經歷了百年發展,到了明代,終於出現了恐怖的特務機構的集大成者——錦衣衛。
明朝錦衣衛和東廠的大名可謂人盡皆知。
但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明朝所產生的專職特務機構並非只有錦衣衛和東廠。
在很多影視劇中錦衣衛與東廠可謂是聲名狼藉,但在當時,名聲更臭的是西廠與內行廠,
這兩個“廠”在其存在的時間裡,權勢遠超錦衣衛與“老牌子”東廠,甚至錦衣衛與東廠也都在內行廠的監視控制之下,只是因為其存在時間短於這兩個老牌組織,被後人所往往忽視。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深感天下不穩,社稷憂患。為此他在親軍裡面重點培養錦衣軍,錦衣軍本來是朱元璋的“親軍十二衛”中的一衛。不過這十二衛也不都是“前途光明”的存在,比如護陵衛就只能守衛皇陵,要是當了護陵衛那基本上一輩子都只能和死人打交道了。
錦衣衛在明代非常好辨認,因為他們有三大特點:“騎著高頭大馬,操著京師口音北京話),穿著飛魚服。”
如果在人群中看到這樣一個人,不用問,八成就是錦衣衛了。
錦衣衛,就是朱元璋控制天下的最強利器。
作為朱元璋最信任的人,錦衣衛掌握著明代的詔獄,和漢代的詔獄一樣,這個監獄是非常特殊的,最初都是隻有達官顯貴才能被關進詔獄。
也就是說如果您被抓了,那麼證明您還是有點厲害,不過另一方面來說,也證明您基本沒救了。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合計殺人超過數十萬。
而這龐大的審判和抓捕工作幾乎全部是錦衣衛主導完成的,可見錦衣衛的勢力之龐大。當時錦衣衛的人員超過萬人,受控於錦衣衛的人員更是有數萬之眾。
錦衣衛的組織結構其實很簡單;錦衣衛的武職官制為指揮使一人,官階正三品,也是錦衣衛最高長官。
同知二人,官階從三品相當於副指揮使),金事三人,官階正四品,鎮撫二人分別管理南北鎮撫司相當於倆監獄長),官階正五品,十四所千戶一共14人,官階正五品,以下還有百戶若干。
這些人平時的工作方式就是一級管一級,上下之間絕不互通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