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楊綜便回到西廳抱拳道:“丞相,僕已將此事交與傅蘭石去辦。”
曹爽放下手中的卷宗開口道:“吾剛剛也看了一下校事府收集的卷宗,發現這些年五斗米教發展信眾的勢頭有些猛啊,在魏、蜀、吳三國皆是如此,但都是隻知道大致的一些情況,好似盲人摸象一般,
這校事府的能力還得進一步加強啊,得多添些人手,不過這個也需要不少時間、人力、物力才能做到,但這件事得交給一個信得過的人去辦。”
曹爽想了想又道:“這件事情便交由初伯親自去辦吧。”
楊綜當即抱拳道:“諾。”
“間諜”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古兵書《六韜》之中,這本書據傳為姜太公所作。
在其第三卷《龍韜》中曾這樣描述“間諜”“遊士八人,主伺奸候變,開闔人情,觀敵之意間諜。”簡單的一句話,把諜“背後所蘊含的詞意完美的表達了出來。
說完《孫子兵法》,我們不得不提一下公認的我國曆史上的間諜第一人一女艾。眾所周知,在夏朝的歷史上,曾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一太康失國。
有窮后羿與寒促相繼奪得了大權,並對夏王室進行了追殺。
少康作為遺腹子被母親帶到了其母族有仍氏,長大後的少康積極組織夏人準備復國,但此時中原已經有了近四十年無王的狀態,復國的難度非同一般。
就在少康為完成復國大業而絞盡腦汁的時候,女艾登上了歷史舞臺。
在《左傳元年》中有“少康使女艾諜澆“的記女艾本是夏朝的一位女性將領夏商時女性可為將領,如商之婦好),她潛入寒的統治區,刺探各種訊息,並將之源斷的提供給少康,使得少康抓住了寶貴時機,一舉成功,完成了復國大業。
這時期的間諜情報活動主要體現在軍事方面,對於社會文化和經濟活動方面的情報較少,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當時生產力和社會形態所決定的。
上古三代處於奴隸制社會,生產力不夠發達。
社會和民間的經濟活動較少,或者說其作用與軍事情報相比對於一個王朝命運的影響沒有那麼突出和直接。
正子所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至於社會文化方面,此時社會文化的形為神權所表示,而神權則與其他的一些權力被少量的統治階級集於一身,統治者們在整個社會上佔據著巨大的文化優勢,他們往往是一個部落、一個王朝文化的引領者。
因此,與被統治者們所直接掌握的代表社會文化的神權相比,軍事方面的情報工作更難以測定,其重要性顯而易見。
漢代的詔獄就是第一個特務機構,很多人可能會問,漢代的詔獄不是專門抓犯人的嗎?怎麼就是特務機構了?
其實漢代的詔獄規模遠比我們想的龐大的多,漢代詔獄早在漢文帝時期就已經建立起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幫助皇帝處理那些對帝室有威脅的人。
所以也叫廷尉獄,當時就連周勃等功臣都曾經被抓進廷尉獄之中,可以說是非常的恐怖,一旦進入詔獄活著出來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堪稱漢代的殺戮機器。
漢代時也出現了專門管理偵查活動人員的官吏“候吏“,“候吏“也可以簡單的說是那些情報工作者的頭頭。
武帝天漢二年前99年),漢武帝派範昆、張德等人,衣繡衣,持節及虎符,用軍興之法即戰時制度),領兵兵鎮壓農民起義,由此產生了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朝“繡衣御史“,也稱“繡衣直指“。
《漢書.百官公卿表》對其有這樣的表述:“指事而行,無阿私也。“。繡衣直指往往深受皇帝的信任與寵愛,他們直接效忠於漢皇,執行皇帝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