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綜有些惱怒的回擊道:“汝不要仗著五斗米教的勢力就如此囂張,我大魏可不是懼怕五斗米教之國,若是願意,興大軍,付出些許代價,也不是不可以將五斗米教屠個乾淨!”
那名五斗米教的使者淡然道:“吾教教眾千千萬萬,每人捐獻五斗米,可不是魏國說滅就能滅的,若是被逼急了也必然能讓魏國元氣大傷,再聯合吳、蜀,說不定魏國就亡國了。”
迴歸到本源,為什麼張天師建立道派吸納道眾時要收取五斗米呢?
並不是為了斂財,這其實和古人的星辰崇拜有關。道教之中,不僅有天地人三官信仰,還有對北斗、七曜等日月星辰的崇拜信仰。尤其是“五斗”,在中國古人心中有特殊的地位。
五斗中人們最熟悉的是北斗和南斗。道教之中,北斗七星中既有註定文運的文曲星魁星,又有中國人最關注的祿星。七星除了搖光、玉衡這樣非常美麗的名字之外,道教還給取了貪狼、破軍、廉貞等這般霸氣的別名。可見北斗在古人心中不一般的地位。很早的時候,人們便傳說: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搜神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著名術士管輅遇到一名十九歲的少年趙顏,斷定他三日之內必死。趙顏的父親聽說之後嚇壞了,忙向管輅請教禳解之法。看著父子倆哭聲悽慘,管輅最後還是不忍心,教給了趙顏解救之法。
第二天,趙顏準備了好酒好肉到南山之中。就如管輅所預測的一般,在一棵大樹之下的磐石上果然有兩人在下棋。一個人穿白袍朝南而坐,相貌醜陋;另一人穿紅袍朝北而坐,相貌英俊。二人下棋入迷,不知不覺吃了趙顏準備的食物。等到醒過神來,已經木已成舟。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在趙顏的苦求之下,下棋的兩人一商量:得,在生死薄上將十九改成九十九吧。兩人改完,化成白鶴而去。而為免再洩露天機,受五弊三缺之禍,管輅從此也就不再給人算命了。
穿白袍的人是北斗星君,穿紅袍的人是南斗星君。既然有北斗、南斗,當然還有東鬥、西鬥。五行一個都不能缺,所以有中鬥也是自然之理。道教崇拜五斗,稱“七星之名,並是人年命所屬,恆思誦之,以求福也。”重要道經《度人經》明確說,“東鬥主算,西鬥記名,北斗落死,南斗上生,中斗大魁,總監眾靈。”可見五斗的重要性。
後來,五斗的信仰逐漸形象化,出現了五斗星君這樣的大神。五斗星君和三官大帝一樣,是考查活人和死者的功過善惡,掌管世界生死禍福的大神。
張天師建立五斗米道之時特別崇拜三官大帝,經常用“三官手書”符籙治病救人。
以此類推,五斗米道之名很可能也是源自於對五斗星君的崇拜,並非因為收受門徒五斗米的緣故,但收信眾五斗米之事亦是事實。
曹爽笑著開口道:“武帝當初能打敗並收服劉岱都不能戰勝的百萬黃巾軍,收服張魯,難道如今他的後人便不能再次平定五斗米教?即便五斗米教有數十萬信眾又如何,大魏更有百萬大軍!”
192年,曹操在袁紹的支援下,連續擊敗黑山軍、南匈奴軍,穩固了在東郡的統治,算是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
很快,又一個新的,更大的機遇來了:入主兗州!
192年四月,青州黃巾攻入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
兗州刺史劉岱率軍反擊,兵敗身死。
陳宮嗅到機遇,勸曹操趁州中無主入主兗州,並自告奮勇遊說州中。
在鮑信、張邈等老朋友的支援下,兗州各大族同意擁戴曹操為兗州刺史。
然而,曹操要想成為真正的兗州之主,還得真正地擊敗青州黃巾!
而就當時形勢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時的黃巾眾,號百萬!
號稱百萬,實際多少呢?後來曹操收降黃巾時,給朝廷的破敵文書稱“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萬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