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均熱淚盈眶的抱拳行禮道:“丞相真是賞罰分明啊,僕、僕當初在先帝之時亦做出了不少好東西,可就是很少有人賞識,如今能得丞相賞識,真是僕之幸,大魏工匠之幸啊!”
曹爽擺手的道:“卿這樣如魯班公輸之大才,若是不能得到重用,是我大魏的損失,亦是吾之過。”
馬均感慨道:“僕遇丞相便是如當年郭嘉投效武帝一般得賞識,真是遇見真正的明主了。”
曹爽繼續道:“德衡過獎了,吾怎麼能與武帝這樣的雄主相提並論,只是比漢哀帝劉欣這樣的人好上一些罷了。”
漢哀帝繼位後,見董賢容貌俊美,就拜他為黃門郎,不久,又升任其為駙馬都尉侍中。董賢出則與哀帝同輦,入則侍從哀帝左右,甚至經常和哀帝同床共寢。
董賢對於哀帝也竭盡柔媚之能事,朝夕侍奉在哀帝身旁。這更博得了哀帝的歡心。
於是,哀帝便詔令董賢之妻和董賢一起住在宮中。
與此同時,哀帝又納董賢之妹為昭儀,任董賢之父為少府。然後,又在北闕之下為其大治府第,極盡豪華奢靡。
至於各種珍寶賞賜更是無以復加。此外,哀帝還為董賢預修墳冢在義陵之旁,其規格同王,並賜予金縷玉衣及尚方珍寶等。
更有甚者,哀帝竟要把劉氏江山禪讓給董賢,遭到大臣們的反對。
後來,哀帝竟下詔要封董賢為侯。引起丞相王嘉等大臣的極力反對。
王嘉為人“剛直嚴毅有威重”,敢明言直諫,議論時政。
本來,王嘉為相後即多次勸諫和反對哀帝寵幸董賢,現在這位無德、無能又無功、全憑容貌獻媚取悅皇上的弄臣,竟然也要被封為侯,王嘉實在難於保持緘默。
於是,他聯同副相、御史大夫賈延一同上疏。
哀帝在王嘉等人嚴詞勸諫下,只好權且收回成命。
但數月後,他又下詔封董賢為高安侯,還將反對封侯的公卿們教訓了一番。
王嘉在天子的權威面前並沒有馴服,他再一次上疏封事。
然而,王嘉的勸諫非但未能打動哀帝,反而使他對王嘉更加不滿意,對董賢卻愈來愈寵幸。
後來,傅太后死,哀帝又假託遺詔,加封董賢二千戶食祿。
王嘉第三次封還詔書,不予辦理,並向哀帝及王太后上疏。
哀帝大怒,以王嘉在朝,位不盡忠誠、舉薦不當為罪名,遣尚書召王嘉質問。
在哀帝的威逼下,最後議定“召丞相詣廷尉詔獄”,這實際上是迫令王嘉自殺。
按照漢代的慣例,“將相不辱”、“將相不對理陳冤”,凡是詔“召丞相詣廷尉獄”,不論有罪與否,受詔後即需自殺,不得出庭接受審問。
王嘉認為自己問心無愧,堅決不肯服毒自盡,在獄中20餘日,受盡侮辱,不食嘔血而死。
哀帝的舅舅、大司馬驃騎將軍了明平素十分敬重王嘉,對其之死表示同情哀憐,哀帝聞知,遂以董賢代之,這時董賢年僅22歲,即位居三公。
漢哀帝賞罰不明,導致朝廷上下離心離德,西漢在漢哀帝和一個沒有能力的董賢的統治下,國勢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