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想了想又開口道:“靈筠提起王昭君悽慘的故事,我才想起來如今這天下雖然呈三分之勢,但北方草原上還有匈奴、鮮卑在虎視眈眈,雖實力有所大減,恢復過實力來仍然為中原大患啊!”
柏靈筠皺著秀眉道:“妾可不想姐姐們和妾日後可能生下的女兒去和親,妾聽人說過和親公主的下場很不好,妾草原上的生活也很不好。”
曹爽點頭道:“放心,為父不會用自己的女兒和天下人的女兒去和親、用女人的胸脯去換取和平的,只要過些年大魏便能騰出手來對付他們。”
王昭君在漢元帝時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
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覲見漢元帝,自願成為漢朝皇帝的女婿,請求漢匈和親。
元帝隨意想了想就答應了,畢竟漢匈和親之事在漢朝可是不少的,這在兩漢可是用女人換和平的老傳統了,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好多比較坎坷的時光,靠著和親才讓整個天下有了休養生息的時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漢代跟匈奴的和親。
在漢初劉邦奪得皇位,老百姓好不容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根本不想和兇蠻的異族人開戰,也沒有這個實力,畢竟韓信也早已被殺害,
跟匈奴打也不是沒打過,西漢成立之初,劉邦率領30萬大軍攻打匈奴,結果差點被冒頓單于幹掉。劉邦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有採用婁敬的和親政策。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匈奴,被圍困於平城白登山,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
本來是魯元公主被派去與匈奴進行和親,但是呂后不同意,漢高祖劉邦只有隨便找了一個宗室之女,並封為公主,與匈奴和親。從此為漢朝換來了8年邊境安寧。
為了大局著想,劉邦只好將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于為閼氏,用女子的胸脯來換取短暫的和平,兩族人民互通貿易,以此來打消匈奴進攻中原的野心,這是婁敬的建議,以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于為閼氏,雙方約為兄弟,兩族人民互通貿易。
於是烏孫公主便不幸的成了漢朝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烏孫公主原名劉細君,父親是漢武帝劉徹侄子,因企圖謀反未成自殺而亡。
劉細君的親人們都受到牽連,她因年幼而倖免於難,成為罪臣之女。漢武帝后來抗擊匈奴時採納迂迴戰術,施行“遠交近攻”的策略,聯合西域各國夾攻匈奴。
當時實力強壯的烏孫國,成了漢朝主要的爭奪目標,特地派使者出使烏孫國,與烏孫王獵驕靡願達成通婚協議。
當時的漢武帝欽命劉細君為公主,和親烏孫,為獵驕靡的右夫人,地位在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在獵驕靡死後,劉細君隨從烏孫國風俗,嫁於獵驕靡之孫軍須靡,為右夫人,生一女,名叫少夫。
解憂公主是這些女子中對漢朝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她出生皇族,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因祖父劉戊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導致整個家族成為罪人,她和家人一直受猜忌和排斥。
直到出使烏孫和親的烏孫公主去世後,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聯盟,漢武帝答應了烏孫國的要求,再次出和親公主下嫁到西域的烏孫國,她就是劉解憂,後來的解憂公主。
她的一生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嫁予的三任丈夫都是烏孫王。
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為遏制匈奴,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巨大貢獻。
直到年逾七十之時,上書漢宣帝祈求返回家鄉。漢宣帝對她深表同情,同意了她的請求,派人將她迎回長安,讓她享受到和皇室公主一樣的禮儀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