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也不知道他們是為了喝涼酒避暑還是喝醉了就不知道熱了,咱也不敢問。這兩種漢末的喝酒形式,被稱為“三雅之爵”和“避暑之飲”。
除了“狂飲”不要命的喝酒之外,也有明主曾經頒佈禁酒令來節約糧食。
釀酒費糧食,這是眾所周知的。在面對漢末三國農業退步的大環境下,很多君主都採用禁酒令的形式維持糧食平衡。其中不乏曹操和劉備二人。
曹操曾經以制度形式禁酒,這在當時頗受牴觸,其中孔融還因此嘲笑曹操。
原本嗜酒成性的人,突然之間不讓喝酒怎能立刻戒斷?最終,嗜酒之人紛紛偷偷私自釀酒或從“黑市”買酒喝。
當時的人為了逃避檢查,給濁酒起名為“賢者”,給清酒起名為“聖人”,也算是一種“黑話”了。曹操面對這種情況,甚至派出校事順便監察大臣們喝酒的情況。
根據《徐邈傳》記載,魏國建立的時候,徐邈擔任尚書郎,當時曹操要求禁酒,徐邈卻熟視無睹,私自釀酒大醉後被校事發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校事很夠意思,還提點一下徐邈,並不想立刻告知曹操。但徐邈喝多了對校事表示自己是“中聖人”,也就是明目張膽地告訴校事自己就是喝醉了。
校事無奈下跟曹操打小報告後,曹操非常生氣,最後還是在鮮于輔的勸諫下,徐邈才被特赦。
劉備入成都後曾經實行了非常嚴格的禁酒令,最終也被簡雍智慧的讓劉備解除禁酒令。
孫權時期,很多大臣為反對和孫權一起喝的酩酊大醉而做的事情也總讓人啼笑皆非。
孫權曾經在武昌時,在釣臺這個地方宴會大臣。
孫權喝的大醉並讓人向各位重臣的身上灑水讓大家清醒,孫權表示,今天大家不醉不歸,喝醉的標準是要醉倒在這釣臺上才算完事!
孫權嗜酒大家都知道,但孫權經常讓大臣們和他一起不要命地喝,這就引起了大臣們的反抗。東吳重臣虞翻曾參加孫權稱王的宴會。
酒過三巡後,孫權起身來到虞翻面前想要和他一起喝,但虞翻突然裝醉倒地不起,孫權無奈打算轉移目標。
孫權剛轉身找別人,虞翻立刻就坐起來了。
虞翻的意思很明確,就是無聲的抵抗,孫權看到後火冒三丈抽出劍打算殺死虞翻。
不過還好,孫權最後終於知道自省並下令,自己酒後說殺人的話,全不算數。
這些喝酒的奇怪規矩,和君主醉酒以後的殘忍作為,都是群臣慣的。甚至是為了藉機酒席討君主歡心,或者是借酒席排除異己。正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