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沈笑著道:“還是要的,這是應該的,日後我等在蜀國還望中貴人多多照拂啊!”
黃狗兒笑著道:“既然如此,我便收下了,日後汝等若是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的,只要我能幫的上,儘管開口便是。”
王沈又道:“既如此,我等在此先行謝過了,日後我等若是再得了什麼好處也不會忘了中貴人的。”說著便把一袋金粒塞到了黃狗兒的袖中,黃狗兒心中暗道這幾人還是挺懂規矩的,值得一交。
第三次貨幣戰爭發生在孫吳赤烏九年,主要兩方還是孫吳和蜀漢。
這個時候,諸葛亮已經死了,蜀漢大權落到蔣琬手中,蜀漢連年的對外戰爭,現在終於有機會休養生息了,蔣琬治理蜀地十二年,主要任務就是到孫吳騙錢。
這時候孫吳與蜀漢又勉強恢復了同盟,共同對抗一家做大的曹魏,表面上雖是一團和氣,但暗地裡雙方互相坑起來卻是依然沒有絲毫的手軟猶豫,畢竟先前雙方都是這麼幹的。
蔣琬經常派士兵喬裝成商人進入吳國的境內,用當百大錢去換糧食,直百五銖也就是五銖錢重量的兩倍,在蜀地因為武力脅迫,沒辦法要當一百枚五銖錢用,但到了吳國,想當一百枚五銖錢花,根本沒人鳥你。
但因為當時蜀漢與孫吳是聯盟,加上蜀漢的國家信用背書,這些直百五銖在吳地還是找到一些市場的,一枚直百五銖可以換十枚五銖錢。蔣琬確實騙到點小錢。
但情況很快就開始不對了,這些得到直百五銖的吳國人,從豪門大族到平民百姓都流竄到蜀地去換錢,你蜀國不是規定一枚直百五銖能換一百枚五銖錢嗎。那我就來你這用直百五銖瘋狂換糧食,在戰爭年代,糧食就是最寶貴的物資,有糧食就能活,沒有就得死。
最後連蜀地計程車兵都投入到這種投機倒把的遊戲中來,讓蜀漢損失慘重,本來,這場貨幣戰孫吳已經贏了,沒想到陸遜橫插了一腳,使結果便開始反轉了過來。
這和建安七年的第一次貨幣戰爭是不是很像。但這次情況有反轉。
照這樣下去,蜀漢很快就會像當年孫吳一樣自食惡果。但奇蹟發生了,這個時候,陸遜站了出來,在陸遜的主導下,吳國開始了對蜀國更猛烈的搶劫,
陸遜想,你當百大錢不是一枚當一百枚五銖錢花嗎?那我就當一千枚,兩千枚,五千枚,吃死你。陸遜實在是不長記性啊,建安七年那次就是因為孫吳在曹魏地盤上推行虛值貨幣而輸的一塌糊塗,這次又來一遍。
陸遜鑄造了大泉五千、大泉兩千、大泉當千分別可兌換5000、2000、1000枚五銖錢,這些錢比直百五銖重量還要輕,卻要當上千枚五銖錢用,這些錢無一例外都被運往蜀地。
第一次貨幣戰爭孫吳的失敗是因為孫權不能禁止物資出境,但蜀國可以啊,蜀國可沒有豪門大族制約蔣琬。
結果這些大錢幾乎都流回孫吳境內,這可是您吳國的法定貨幣啊,在蜀地用不了,回到故國的懷抱總可以用了吧,最後蔣琬甚至打算用這些大泉貨幣買下江南大族的鐵礦。
陸遜的貨幣政策引起了豪門世族的強烈不滿,陸遜不得不在當年就取消大泉五千和大泉兩千,回爐重鑄。
因為這次貨幣戰爭,在豪門大族的一片反對聲中,陸遜被罷相,但陸遜被罷相可不僅僅是因為此事坑了那些私鑄銅錢派人到蜀中買物資的東吳豪門世家,
更多的還是他過多的參與了孫權的“家事”太子人選),才讓孫權“忍痛”順水推舟的將其罷相打壓,順了那些豪門世家的意思,
雖然陸伯言身後也有一個陸家撐著,但東吳的世家可不是隻有他陸家一家,足足有四家,世人稱之為吳郡四姓,以他一家之力也不可能抗衡其餘三家。
六朝吳中顧陸朱張吳郡四姓,萌生於東漢,崛起於東吳,幾百年間興衰演變,為當時的政治軍事作出過傑出貢獻。
漢代有衣冠子弟壟斷州郡掾屬的慣例,這種情況在江南同樣存在,而且在吳郡表現得尤為突出。
由於吳郡的顯貴多,四姓子弟求仕的也多,所以孫權特予照顧,以致“郡吏常有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