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他準備征討東吳,恢復使用貨幣主要是便於從社會上籌集所需要的軍需物資。
曹丕向社會上投放的貨幣,就是曹操當年存入府庫中的錢。
後來因為吳蜀之間爆發了夷陵之戰,曹丕希望它們相互消耗,所以並沒有出兵伐吳。
這時,蜀國的當百大錢開始大量流入魏國境內,使得曹魏的五銖錢被逐出了市場,市場上流通的都是蜀國的虛值當百大錢,穀物的價格開始大幅攀升,並被蜀國商人大量套購運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曹丕一看形勢不妙,就“以谷貴罷五銖錢”,繼續“以谷帛為市”。意思就是以糧食價格太貴為理由,廢除銅錢,又恢復使用實物貨幣。但是,以谷帛為交換手段的弊端很快就暴露了出來。
當時百姓為了貪圖小利,就向稻穀中加水,或者是將絹帛織得很薄,以此來獲利。
雖然對犯法的人施以殺頭的重刑,但是也不能禁絕。
因此,主管經濟的大司農司馬芝在朝堂上討論的時候,曾經建議恢復使用五銖錢,他說:“用錢非徒豐國,亦所以省刑。”
意思是說使用貨幣不但能增加國庫的收入,甚至還能減少犯罪。
於是魏明帝曹叡於太和元年,再次決定恢復使用銅錢,並重新鑄造了一種新錢,稱“曹魏五銖”。
曹魏五銖雖然還是以五銖為名,但是重量卻不到四銖,為1.4~2.5克。
這樣減重就是它在曹丕時期受蜀國當百大錢衝擊的結果。
即便是這樣減重的小錢,恢復使用之後,還是吸引蜀國的當百大錢大量流入魏國,在推高物價的同時,還套購走了魏國大量的物資。
無奈的曹叡只得再次廢除銅錢,恢復使用谷帛等實物貨幣。
當時魏國給大臣發工資都是用稻穀或布帛支付,鄉村裡更是以物易物,一直到現在,北方再沒有鑄造過錢,可見是長記性了,也被蜀國的當百大錢給折騰怕了。
曹叡這樣做,使得實物經濟就像一道防火牆一樣,不但斷絕了劉備直百五銖錢對魏國的滲透,更是阻斷了後來蜀國和吳國競相推行通貨膨脹政策所帶來的巨大沖擊,保持了魏國經濟的逐漸恢復,以及社會的相對穩定,
雖然以物易物原始了些,但用來對付蜀國的當百大錢還是挺管用的,而吳國這邊亦是不會對此坐以待斃,若是任由蜀國用當百大錢將吳國的物資如同空手套白狼一般捲走了,那怎麼行!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