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緒抱拳道:“父親說的不差,過了烏湖島便離遼東、高旬麗等地不遠了。”
烏湖島位與蓬萊東北二百五十里海中。與大謝戍俱為伐東夷之要路。
自登州東北海行,至大謝島、龜歆島、淤島,而後至烏湖島三百里。
北渡烏湖海,至馬石山東之都裡鎮二百里。
東傍海,過青泥浦、桃花浦、杏花浦、石人江、橐駝灣、烏骨江八百里,乃南傍海,過烏牧島、貝江口、椒島,得高旬麗北之長口鎮。。
又過秦王石橋、麻田島、古寺島、得物島千里,至鴨綠江唐恩浦口。
自鴨綠江口舟行百餘里,乃小舫溯流東北三十里,至泊灼口,得勃海之境。又溯流五百里,至丸都縣城,今高旬麗王都之所在。
丸都山故城始名“尉那巖城”,是漢代高旬麗政權延續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
全琮又將目光轉向身後據此十四里的陸地感嘆道:“可惜此蓬萊不是彼蓬萊,亦不是傳說中的仙境啊!”
自漢武帝東巡時,修築了一座叫做蓬萊的小城,便有了蓬萊這個地方。
“蓬萊”名稱來源於仙山蓬萊,漢武帝在海邊修築了一座小城,在此休閒度日,從此便有了蓬萊這一地名。《元和郡縣誌》載:“昔漢武帝於此望蓬萊山,因築城,以蓬萊為名。”
全寄道:“父親就是不需要那傳說中的蓬萊三神山也能活個八九十歲不成問題的。”
午後,登州大洋上的風浪是急是緩,洋麵上依舊不怎麼平靜,海面下亦是在暗流湧動,有鯨在水面下活動,不時也浮出水面吐水換氣,
鯨最早見於秦朝小篆。“鯨”字基本含義指的是一種水棲哺乳綱動物,生長在海洋中,形狀像魚,胎生,鼻孔在頭的上部,用肺呼吸,體長可達三十米。
蜀漢成都的皇宮,爵堂,劉禪高坐於殿中,黃皓立於殿中臺階之上朗聲道:“陛下詔,宣王沈、郭修、褚磓、陳廣欽進殿!”
王沈四人進入殿中依次站好後,便一起行稽首大禮道:“僕等拜見陛下,”
稽首,指古代跪拜禮,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種。常為臣子拜見君父時所用,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男子雙腿開啟跪下去形成外八字狀,女子跪下去時則雙腿併攏。左手按右手上掌心向內),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
頭至地須停留一段時間,手在膝前,頭點在手背。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
後來,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婦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廟,拜師,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禮。
《周禮·春官·大祝》: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頓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