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 第二百七十章 仙山長島,對貧民的仁義之舉

第二百七十章 仙山長島,對貧民的仁義之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三國之我是廢帝劉辯 華夏一家 重生之亂世軍師 回到古代當神豪 最強皇帝之亂世爭鋒 天煞兵王 都市極品猛男 呂布之我要當皇帝 戰爭至上 鐵齒銅牙之皇太子永璉 神級妖孽兵王 大彈道 星辰戀三千愁 北宋末年的風流王爺 雄霸天下三國魂 重生之金瞳妖妻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 全能系統之大秦國師 亮劍之從警衛員開始做大做強 大暴君之異世帝國

全琮望著波瀾起伏的海面道:“想當初吾與陸伯言陸都督合擊曹休之時便是靠這普普通通的粥來當軍糧,以活命啊!”

黃武元年222年),魏軍曹休領舟軍大出洞口,孫權使呂範督領徐盛、全琮、孫韶等將領領舟軍前去拒敵。

此後,魏軍的臧霸數次以輕船鈔擊徐陵,因此全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

不久,敵兵數千人出於江中,全琮與徐盛擊破之,殺魏將尹盧,梟其首,全琮遷為綏南將軍,進封錢唐侯。

黃武七年228年),孫權到皖城,使全琮與輔國將軍陸遜合擊曹休,大敗曹休於石亭。

當時丹楊、吳郡、會稽的山民復為寇賊,攻沒屬縣,全琮時治富春,孫權遂分三郡險地為東安郡,以全琮領太守。

全琮至時,明於賞罰,招誘降附,數年中,共收得萬餘人。孫權於是召全琮回牛渚,罷東安郡。

全寄抱拳道:“父親說的是,這一把米、半鍋水在戰時起的作用可是大著呢,就算是在平日,也有無數的人家以此來活命。”

先民常食用的幾種穀物分別為黍、稷、粟、稻。無論何種穀物,脫殼以後的做法一是火烤、二是石燔音fan),而粥的做法屬於第三種,同樣也是火上加熱,但要置於容器里加水、使其軟化。

一把米、半鍋水,無需油鹽配菜就能升起炊煙。被水稀釋的穀物將自身所含的澱粉和糖分散於整鍋,能以最小的資源和烹飪成本維持最多人的基本生存。粥也因此與飢餓感乃至貧窮緊密聯絡。

古時饑荒多發,底層百姓一年四季的果腹之物常常是糠菜半年糧,喝稀粥以度日,食粥,代表家貧。

在煮粥的這一過程中,水與米的比例決定了最終的成品是飯還是粥。

曾有人言:“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

無水不成粥,但既然要加足量的水,就對容器的深度有了要求。只要下過廚房的人都知道,過淺的容器在烹飪湯汁類的食物時,往往抵不住液體沸騰的外溢。

所以追溯粥的起源至黃帝時代,倒不如說在黃帝時代誕生了適合煮粥的容器。

漢代的學者認為黃帝發明了“釜”“甑音zeng)”這樣的烹飪器具,於是順帶把粥的發明也歸功於他。

其實從新石器時代起,適合“加水烹煮”的陶器除了“鼎”“釜”以外,還有出現在中晚期的“鬲音i)”“戽音hu)”“規”等。

其中“鬲”一字的意思是三足的鍋,恰好是“粥”的繁體字“鬻”的下半部分;“鬻”字上半部,“米”字兩旁的“弓”,則描繪了煮米時裊裊上升的蒸汽。

全琮捋著鬍鬚感慨道:“這一碗粥也讓吾想起了年少之時為陛下長史的父親命吾運些穀米到吳有所交易,可是吾卻看見城中那些貧民無所食,便把穀米全數給了他們父親因此大怒,但好在他最後沒有責罰吾。”

建安十四年209年),劉備表孫權為車騎將軍,孫權用全柔為長史,後出任桂陽太守。

全柔曾使全琮運穀米數千斛到吳,有所交易。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