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同聶有一同前來伏波廟祭拜的眾人也跟著將水囊倒空,又各自上前灌了些泉水在水囊之中,見天色還早,
聶有便繼續在伏波廟中逛了逛,聶有望著那伏波廟的大殿道:“伏波將軍一生南征北戰,為東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惜最後還落得個含冤而死的下場,真是造化弄人、命運無常啊!”
光武帝建武十七年,馬援被徵入朝任虎賁中郎將。
維汜曾蠱惑百姓,後被殺)的弟子李廣糾集徒黨,攻下皖城,殺皖侯劉閔,自稱“南嶽大帥”。
朝廷派謁者張宗率兵數千人討伐,又被李廣打敗,於是派出馬援。馬援組織諸郡兵馬一萬餘,擊斬李廣等人。
建武十八年42年),馬援率軍到達浪泊,大破反軍,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馬援乘勝進擊,在禁溪一帶數敗徵側,敵眾四散奔逃。
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馬援斬殺徵側、徵貳,傳首洛陽。朝廷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馬援犒賞三軍,大發感慨,三軍將士齊呼萬歲。
接著,馬援率大小樓船兩千多艘,戰士兩萬多人,進擊徵側餘黨都羊等,從無功一直打到巨風,斬俘五千多人,平定了嶺南。
馬援見西於縣轄地遼闊,有三萬二千多戶,邊遠地方離治所一千多里,管理不便,就上書劉秀,請求將西於分成封溪、望海二縣。
馬援每到一處,都組織人力,為郡縣修治城郭,並開渠引水,灌溉田地,便利百姓。
馬援還參照漢代法律,對越律進行了整理,修正了越律與漢律相互矛盾的地方,並向當地人申明,以便約束。
從此之後,當地始終遵行馬援所申法律,所謂“奉行馬將軍故事。”
建武二十年44年),馬援率部凱旋迴京。劉秀賜馬援兵車,朝見時位次九卿。
馬援回到京城一個多月,正值匈奴、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見三輔地區受到侵掠、皇家陵園不能保全,就自願請求率兵出征,劉秀同意了。
建武二十一年45年),馬援率領三千騎兵出高柳,先後巡行雁門、代郡、上谷等地。烏桓哨兵發現漢軍到來,部眾紛紛散去,馬援無所得而還師。
馬援曾經患病,而梁松前往看望,在床邊向馬援行禮,馬援沒有回禮。
梁松走後,馬援的兒子說:“梁松是陛下的女婿,貴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害怕,大人為何獨不答禮他?”馬援說:“我是梁松父親的朋友,就算他顯貴,怎能失掉長幼的輩份呢?”梁松因此記恨馬援,這便是馬援太過耿直,方才招致後面的禍事了。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郡五溪蠻暴動,武威將軍劉尚前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
馬援時年六十二歲,請命南征。劉秀考慮他年事已高,而出征在外,親冒矢石,軍務煩劇,實非易事,沒有答應他的請求。
馬援當面向劉秀請戰,說:“臣還能披甲上馬。”劉秀讓他試試,馬援披甲持兵,飛身上馬,手扶馬鞍,四方顧盼,一時鬚髮飄飄,神采飛揚,真可謂烈士暮年,老當益壯。
劉秀見馬援豪氣不除,雄心未已,很受感動,笑道:“這個老頭好健康啊!”於是派馬援率領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人率四萬人遠征武陵。
出征前,親友來給馬援送行。馬援對老友謁者杜愔說:“我受國家厚恩,年齡緊迫餘日已經不多,時常以不能死於國事而恐懼,現在獲得出征機會,死了也心甘瞑目,害怕的是一些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參與後事,特別難以調遣,我獨為此耿耿於心啊。”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率部到達臨鄉,蠻兵來攻,馬援迎擊,大敗蠻兵,斬俘兩千餘人,蠻兵逃入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