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心中暗道這要是在現代哪有如此的享受,還是現在的生活更好一些,前世他什麼也沒有,現在卻是擁有很多,但是要一直保住這一切,一路走下去也是會很艱難,但他還是要咬牙一直走下去!
孫魯班邊擦拭邊笑著道:“夫君今日怎的如此心急?春月今夜便在這裡,難道她還能跑了不成?”
冷春月也羞紅著臉柔聲道:“主人,不要著急嘛,妾早已是您的人了,煮熟的鴨子難道還能飛了不成?”
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曹爽三人鴛鴦戲水結束,
出浴盆後的曹爽又規矩的依“禮”站在草蓆上,冷春月拎著雙耳銅壺用溫度適宜的熱水為曹爽沖洗一遍,然後服侍他穿上先前早已準備好的常服和鞋子,
而後孫魯班又適時的端來一碗羊湯給曹爽暖暖胃口,從這個過程看來,顯得科學而有序,三國時的官員又條件的話都要每隔上五天便要沐浴一次,這是延續了漢時的制度,當然也可以洗得更勤一些,
據《禮記·內則》記載,“五日則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潘清;足垢,湯請洗”。
漢朝時的洗澡開始變得莊嚴起來,到此時也有將這些“規矩”延續下來,
《海錄碎事臣職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意思是,官員每工作五天,即能有一天休息回家沐浴。
與此同時,在重大祭祀活動以前,都會有專職官員負責天子和諸侯的沐浴,以示對神明的敬畏之心。
在三國時期,洗澡也成為了一種治療方式,百姓家中沒有浴室的也可以到城中的公共澡堂中洗浴,
名醫董奉嘗試在泡澡的時候,加入藥材來治病,特別是面板病。
據《太平廣記·董奉》記載,“十數日,病者身赤無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
而中世紀後期的歐洲人卻是與之相反,不愛洗澡,甚至把洗澡看做是懲罰,以終生不洗澡為榮耀,被揶揄為“千年不洗的歐洲”,
原因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中世紀的歐洲傳染病橫行,加之醫療衛生條件差,普遍認為居住在骯髒的地方才不會得傳染病,所以導致個人衛生狀況很差。
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的母親堅持一輩子不洗澡,被冊封為聖女阿涅絲,對17世紀的法王路易十四而言,洗澡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從1647年到1711年的64年間,他就洗過一次澡,
那個時期最愛乾淨的法國貴婦人每年洗兩次澡。
到了法王路易十五的時候,仍舊不怎麼洗澡,據說他一生洗過三次,誕生時、結婚時和入殮時,
這奇葩的歐洲中世紀不洗澡的奇事曹爽也是在前世一本介紹歐洲中世紀的書上看來的,當時他不能理解,即使是到了三國時期,他也還是理解不了,曹爽心道,
而後又繼續的享受著兩女的服侍,接過孫魯班手中的羊湯,上面還飄著蔥花香菜、不斷往外冒著熱氣…………………………………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