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張櫻說,他們來夷洲臺灣)也去過好幾個部落,也或多或少的知道這是代表著石屋主人的英勇,戰果輝煌。
部落中不時還有杵音、口簧琴、四絃琴、弓琴等布農族傳統樂器發出悅耳的聲音,畢竟這布農族可是很喜歡音樂的,在他們部落中能聽到這些也不足為奇,張櫻給他們做著科普,
杵音是布農族與日月潭邵族特有的樂器,通常由八至十六根長短不同的木杵,交替的在石板上敲擊,藉著不同音階演奏出優美的旋律,也有族人用它來傳達訊息。
口簧琴是夷洲臺灣)普遍的樂器,但每一族使用的時機稍有差異,以布農族而言,是排遣寂寞或悲傷時宣洩情感的工具。
在排灣、泰雅、阿美則是談情說愛,男女互表情意的催化工具。
另一種布農族特有的樂器是四絃琴(在卡社為五絃),是族人自娛的樂器。
弓琴也是布農族盛行的樂器,以竹子為弓、以絲為弦一般以“月桃”葉曬乾捲毛製成的植物弦),一端銜在嘴裡,左手持弓右手撥絃,悠揚的琴音雖然細微,卻耐人尋味。
眾人在布農族人的帶領下,行了一炷香的功夫方才到得部落深處一位家族長老的住處,也是跟其他的族人住的一樣的石屋,只是更大一些,
石屋門口除了獸骨架、首棚頭骨架)之外還多了很多條隨風搖擺的藤繩,上面還繫了很多繩結,張櫻說那是他們布農族用來記日子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布農族人採用太陽曆法,他們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一個月分三十日。
以結繩記日,一結代表一日,結滿三十結為一個月,以一根小木頭插於第三十結中,部落中的獵人到山中獰獵,亦結繩記日。
從遠處看去布農族的住房頗有特色,平面配製多為矩形或狹長短形。
入口開在橫向長邊的中間,進入屋中之後,室中前面三分之一部分,也就是入口兩側都是床鋪,中間為走道,內面三分之-狹長部分為穀倉。
若家中人口太多,穀倉的兩側或單側再加床鋪。在穀倉與床鋪之間的走道末端,各沒有一處爐火。
在海拔較高或板岩建造的住房,室內高度比室外稍低。屋外有一處前庭,也叫“內廳”,是生活飲食和家人去世後埋葬的地方,兩位家族長老便招呼眾人在前庭落座,
顧裕便開門見山的道:“我等今天來便是想讓你們部落歸附我國的,畢竟附近的南王普悠瑪和阿美族部落都已歸附,
若是你們部落不歸附,那日後可是在此地難以立足啊,歸附我國的話,阿美、南王普悠瑪部落有的好處自然也是少不了你們部落的。”張櫻隨即做著翻譯,
隨後一旁的張櫻、阿美族部落之人也用南島語言表達著她們部落的意思,多半也是施壓“要求”他們部落歸附吧,
隨後布農族的幾位幾位頭頭便交頭接耳的商議著,過了好一會兒,布農族的兩位家族長老艱難的做出了“自願”歸義吳國的決定,顧裕便讓左右拿出批次生產的“吳歸義夷長印”,簽訂布農族歸義書,如南王普悠瑪、阿美族部落一般…………………………………
喜歡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請大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