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的風景很不錯。
海水蔚藍,陽光明媚,風和日麗。
有著“皇后的項鍊”之稱的海濱大道如同一彎新月鑲嵌在美麗的海灘上,一邊是錯落有致的樓群,一邊是波光粼粼的地中海。
姜喬訂的酒店就在海邊,清晨開啟窗子,初生的日光照耀在港口的海面上,微風拂過,瀲灩的水光和遠處的鐘樓雜糅成一副十八世紀的油畫,令人心神寧靜、迷醉。
她本來只是為了躲避《梁祝》的首映日來到這裡,卻意外地享受了幾日閒暇舒適的時光。
來到這個世界後,姜喬雖然一直希望自己能夠過得舒服、自在,並且儘可能地拒絕了很多社會活動,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
但各種事情,還是使她經常有種忙得不可開交的感覺。
劇本、小說,只要光芒傳媒繼續發展下去,她就要繼續寫下去,而且隨著光芒傳媒的規模越來越大,藝人越來越多,對劇本的需求量也會越大,由此,她的責任也會變得更重,壓力也會更大。
她並不討厭工作,甚至她覺得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就是揹負著一定使命的。
但人不是機器,適當的休閒放鬆還是很重要的。
優美的景色、閒適的環境、濃厚的藝術氛圍,像這樣無憂無慮無煩惱的生活,真的讓人覺得舒坦。
城堡美術館、聖瑪格麗特島、戛納老港……每個景點都留下了她的足跡。
巴斯克式烤貽貝、白汁燴小牛肉、香橙鴨胸、鮮薊配鵝肝……這些法國的特色美食,也嚐了一個遍。
當然,她也沒忘了發幾個微博拉仇恨。
經過前一陣子的宣洩後,網友們對姜喬的怨氣也消散了不少,紛紛討論起這次戛納電影節的事情。
雖然戛納電影節在世界各地的名氣都很大,每年的電影節,華夏媒體也會大肆報道,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報道的內容大都是一些花邊新聞,以走紅毯為主,誰誰誰風采照人,誰誰誰服裝精美,誰誰誰摔倒了,誰誰誰是花錢去蹭紅毯的……
至於後續電影節的訊息和最後的頒獎典禮,媒體報道很少,華夏民眾的關注度也不高。
主要是,歷年來,華夏在戛納電影節上的斬獲非常少。
上世紀九十年代,曾有一部電影拿下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當時許多人都認為,華夏電影的春天來了。
然而在隨後的近三十年裡,華夏人與此獎項再無緣分,甚至就連提名也僅僅再獲得過兩次。
除此之外,最佳導演獎、評委會大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也僅僅各自獲得過一次。
而自從2010年之後,近十年的時間裡,華夏電影僅僅獲得過提名,一次獎項都沒有拿到過。
這樣的成績,只能用“慘淡”二字來形容。
所以為了不讓大家掃興,媒體在報道戛納電影節的時候往往會避重就輕,只在開幕式當天進行花式報道,隨後就會偃旗息鼓,等到頒獎典禮的時候,再來個“戛納電影節各獎項公佈,究竟花落誰家”之類的總結性報道,任務完成,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