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郎機人到底是遠道而來,人手也不足,他們手底下有不少人便是大明的流民。經過官府這邊策反,裡應外合,竟是把佛郎機人給打得連船都丟下幾艘,急忙忙的跑走了。
按照朝廷這頭的吩咐,官府接管馬來之後立刻就肅清了碼頭,順便接待了許多型度惶恐的海商,安撫他們的情緒,順便錶帶朝廷的意願,歡迎他們國家的使臣來大明覲見,商談貿易之事。
要知道,馬六甲這一塊乃是海上航路要緊關鍵的一段,乃是亞洲通往歐洲、非洲等地的要塞,自明朝開海禁以來就是各國海商全都虎視眈眈盯著的航路。要是大明接管了這裡卻不表明態度,說不得就會引起那些海商的騷動,甚至會逼著他們鋌而走險與大明官府為敵。
當前大明對他們還是以安撫為主。
戚繼光那邊打了個勝仗,收了兵之後也覺得佛郎機人的火炮有些名頭,特意截了一些送上京城,還特意附上了佛郎機大船的圖紙。
這種後膛裝填彈藥的輕型火炮算是當今世界領先的火器,嘉靖時候也曾引入一些,雖說對於大明的火器也有不少進益但是仿照上頭並沒有特別重視。如今戚繼光特意送這些過來,自然也是有些用意的:這些西洋炮確實是比大明的火器要好些,如果大明真能仿製成功也算是一件大事。
至於大船,如今海上之事接連不斷,建造一批大船也的確是要提到日程上來了。雖說大明這方面並不比佛郎機差,不會也不能全然按照佛郎機人的,但也可以稍微參考一下。古話說得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皇帝自己琢磨了幾天,還是暗自召了工部尚書朱衡來先私底下說說這事。
朱衡乃是嘉靖十一年的進士,之前在各個地方做過官,深知民情,還算是個幹吏。而且他為人也很不錯,頗是清廉,據說和海瑞都能有些交情......
皇帝找了他來,先看了佛郎機人的火炮和射程和零件,不免道:“朕瞧著,他們造的火炮和□□,有些地方倒是比我們的要好些?不知這是為何,老尚書可否為朕解惑?”
朱衡瞧了瞧,面上微微有些沉,他也算是老人了,知道這裡頭的許多事情。如今這把年紀,也不知仕途還有幾年可過,乾脆和新君說了幾句掏心窩的老實話:“火器之事,臣並不精通。但是依臣所見,這裡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的鐵礦品質較低,鍊鐵的工序也有問題;二則是我們的工匠地位低、人數少,做出來的東西也都粗製濫造。”
皇帝沉吟片刻,便道:“若是朕想要建個學堂,教授匠人,尚書以為如何?”
朱衡嘆了口氣:“與其如此,大不如直接建立軍工廠,把培養匠人、煉製鐵礦、製作軍械火器等一路安排下來。反倒簡單省事些。”
皇帝聞言微怔,隨即迎上朱衡無奈的目光,恍然間明白了朱衡的話中之意。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到底,無論是建學堂還是建工廠都是需要錢的。倘若說國內鐵礦質量不行需要從國外進,這不僅需要和外國溝通建交,更需要大筆的錢......
錢錢錢,偏偏如今的大明最缺的就是錢,可這又不能變出來。前頭打佛郎機人的時候還是皇帝自己掏空內庫來的呢,如今哪裡又有第二個內庫?
皇帝頭疼的撫額,擺擺手道:“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先退下吧,”他頓了頓,“此事,容朕再考慮考慮。”
這頭剛剛送走朱衡,不一會兒李芳就又進來了,輕聲稟告道:“陛下,高閣老求見。”
這說的自然是高拱。
皇帝對於高拱的來歷心裡也有些計較,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氣,點點頭:“嗯,請他進來吧。”
不一會兒,高拱便從外而入,先是鄭重其事的給皇帝行了一禮,然後才道:“陛下,臣今日來是有事想要啟奏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