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暗含了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至理。而封不平雖然道學根基及不上前人深厚。但是以他在劍法上的進境和理解,自然是可以高屋建瓴從這些劍法中領悟出其中的厲害。
而想要創造這樣一門即使是初學者也可以入門的劍法,就需要對道家典籍有著極其深厚的領悟。聽著這樣的一門劍法,即使是武功境界不如封不平的成不憂也不由得暗暗心驚:“好厲害的武功,基礎的部分雖然淺顯,卻是能以此給入門者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嶽不群經營華山派以來,門下弟子不多,卻是不聲不響的創出了這樣一門能根基紮實,意境深遠的劍法。”
此時,嶽不群講解的,正是這門全真劍法的入門部分。成不憂只是聽出了這門劍法中根基深厚的地方,封不平卻能從其中的韻味裡,體悟出許多和華山劍法的道理可以相互印證的地方。畢竟,華山劍法也是在道家武學的範疇內,和作為玄門正宗的全真劍法相比,自然是有許多可以印證之處。
只是在封不平眼裡,嶽不群所述的這門劍法,意境要更為甚遠,道意要更為浩瀚。不由得暗暗心驚:“嶽不群說他所創的這一路劍法,和華山劍法截然不同,我原先還不信,現在想起來,他卻是沒有絲毫誇大之處。”
“這豈止是與華山劍法不同,這門劍法的想法和意境,還要遠勝於華山劍法。”封不平目光一閃,心想:“只是,劍法並不是意境甚遠,道意高絕,便可以說的上是一門好劍法。”
“像那泰山派的五大夫劍,也是內藏蒼然古意,內藏奇變。論意境高遠,泰山劍法中少有能及的,可若要論威力,這門五大夫劍,在五嶽各派的劍法中,也只能算是尋常。”
“嶽不群所述的這門劍法,在道意上自然是要超出那五大夫劍許多,在許多適合入門弟子修習的地方,也有獨到之處。可是一門劍法能否行走江湖,成為門人弟子立足武林之中的立身之本,還是要看劍法的威力。”
想到這裡,封不平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傲然之意:“我劍宗的許多劍法,雖然在劍意道韻上,並不能說有多麼過人之處,但是無一不是我劍宗前輩們千錘百煉的實戰招數。其中的精深者,更是威力無窮。”
“嶽不群創的這門劍法,聽起來確實是有那麼幾分意思,但是真論威力,此時還未能聽出什麼厲害之處。”
想到這裡,封不平不由得升起幾分自得之心:“嶽不群畢竟是氣宗出身,許是練氣練得魔怔了,迷上研究那些道藏經典,故而在道家學說的領悟上,頗有了幾分建樹,而這些年華山招收的弟子也想必都是平庸之輩,為了讓這些弟子好入門,嶽不群結合自己從道藏中得來的知識和教徒的實際經驗,創出這麼一門劍法也是合理。”
“但是,想要在江湖上立身,沒有精妙的武功,在道學上的境界再高,可最終還是要靠招式的精妙和威力來拼出勝負。這才是正道!”封不平的眼裡,迸射出一番戰意,打算用自己對於劍法的理解來說服嶽不群。
這卻是由於道家武學許多失傳斷代帶來的弊端了。那便是道藏經典,和武學招式間的分離。像那葵花寶典,也是上部闡述練氣和對道家經典的解讀,下部則是具體的招式等等。這樣之間的區別,也是華山劍氣兩宗分歧的開端。
但是在道家武學完善的兩宋時期,不少的門派的武功,對於如何解讀道藏經典,都有著一些專門的註解典籍,由此便可以提高門下弟子的底蘊,從而引導他們如何透過研讀道藏加深對武功的理解。
而像九陰真經,九陽真經,葵花寶典這樣的秘籍,則可以算得上是具有相當高度的總結。華山派雖然有幸在如今這個時代得見了葵花寶典這樣一部還保留著上個時代的武學秘籍特徵——對於道家學說和武功結合的具體化指引。卻由於所讀的部分不同,產生了分歧。
此時,嶽不群已經講完了全真劍法七劍七式的基本變化。說到:“這便是握著一路劍法的基本套路。”
“來了!”封不平眼中一閃,笑道:“嶽掌門所創的這一門劍法,確實是意境甚遠,招法精微,只是在威力上,似乎有所不足。”
嶽不群卻是一笑,說道:“這卻是因為,其中還有一些道理沒有為封兄闡述,這卻是道家典籍.....”
嶽不群自己,自然是沒有這樣的見識,但是他有著王重陽的記憶,故而對於這些道藏經典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此時他已經開始結合道藏講述這七路七式全真劍法彼此之間如何結合,衍生新的招式的道理和方法。
這方面的道學知識,卻是封不平從未聽聞過的道理。如今這部分的知識,早已經失散。封不平聽到了這些理論,不由得精神一震,心道:“原來我道家武學中,居然還有這些道理?這些,卻是從沒聽過見過,但是,確實有幾分道理....”
封不平還能用自己的武功境界去理解,而另一頭,成不憂卻是已經完全聽不懂嶽不群講的是什麼,只有在講解具體的劍招的時候,才能跟上一二。
喜歡諸天:從紫霞神功開始請大家收藏:()諸天:從紫霞神功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