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元通三年,聖上登基三年社稷不穩,北戎趁此機會大兵壓境。
“陛下,扈爾格自繼承大統以來朝堂動蕩,其弟巴準一黨一直鼓吹扈爾格弒父篡位之名,軍心不齊,且北戎連年旱災並無糧草,依臣看此兵不足為懼,大可由安護府出兵剿滅。”
兵部尚書似是覺得戎狄不足為據,“諸位愛卿可還有其他意見?”皇帝用大拇指摩挲衣袖,看不明情緒。
“陛下,依臣看,北戎勢力雖弱,但今日不剿待扈爾格民心既定捲土重來,豈不會煩擾我邊境,今日擾得我北境百姓已是民不聊生,來日若有機會再犯,置百姓於何地啊!臣懇請陛下下旨剿寇,以絕後患。”文相說罷,誠懇至極竟跪下請旨。
“哈哈哈哈哈這才是我大晉之臣,忠肝義膽,英勇非凡啊”,皇帝大喜,眾臣皆跪,“陛下聖明。”
皇帝微微俯身向前,“只是李相依你之見該派誰去啊?”李相跪著直起身,“周將軍一向是無往不利,此戰必能大殺北戎使其對我大晉俯首稱臣。”
“不知周相何意啊?”皇帝揣著明白裝糊塗,若是聖心不願,又怎會問周徵的意思。
“為大晉徵戰是臣之幸,臣定當不辱使命”,周相深深弓下腰去。
“父親,聽聞今日聖上要你出征北境,為何如此突然?”周頤清逛完市集,在府門碰到周林愁眉不展追問之下得知聖上要派父親出兵的事,便連忙跑到書房問個究竟。
“你怎麼知道,朝堂之事豈是容你們私底下議論的?”周父不願女兒和夫人擔心但肯定是瞞不住的,“父親,非出兵不可嗎?打起來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周頤清是不願讓父親冒險的,再者她也同情戰爭中無辜的百姓。
統治者或是為開疆擴土,或是為一己私慾,金口一開便是將士前赴後繼出生入死,將士尚不能在戰爭中自保,城門中的百姓又如何?佔得,燒殺搶掠,佔不得,便日日憂心何時再有人攻進這邊陲小鎮。如此便是隻能丟棄祖業,漂泊流離。
“清兒,聖上剛剛坐穩皇位,想要一展天子威嚴,這戰怕是不得不開啊。”周父捋捋鬍子,“所幸北戎也是新帝登基不久,朝內勢力錯綜複雜,連年幹旱後方供給難以支撐,這一戰應該不會拖太久。”
周頤清稍稍放下心來,“好,父親,那你們何時啟程?”周徵略作思考,“聖上今日並未下旨,若是下了旨恐怕只有四五日罷。”
說來也巧,二人話音剛落,王公公便帶著聖旨到了,“聖旨到,周相接旨吧”,周家父女二人聞言相看一眼便恭恭敬敬地跪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戎狄擾我北境多時,燒殺搶掠,朕感民生多艱,特封周相為永威大將軍代朕出征,點兵受命,保家安邦,著五日後啟程。”
王公公瞟一眼還跪在地上的二人,“永威大將軍接旨吧”。
“臣領旨。”這旨算是接下了,“好了,咱家的旨意也帶到了,將軍還請快些整頓啟程”,王公公理理拂塵轉身,周徵忙說,“清兒,送送王公公”。
“王公公”,周頤清作請的手勢引著王公公出門去。“小姐不必憂心,周將軍百戰百勝,此戰也定能平安歸來。”
王公公言語間似有指點之意,“是,多謝王公公。”周頤清作揖行禮送別。
另一邊,葉萱興沖沖地質問周徵,“旨都宣進家門了,我竟半點不知道。”
周徵滿臉堆著笑,“夫人莫急,聖上今日上朝才說的,這不是剛剛下朝沒來得及給你說嘛。”
“哼,怕是早忘了我這個夫人吧。”葉夫人有些憂心,以往徵戰並未覺得是生死之別,今日繡帕時被針刺破了手,心裡便隱隱覺得不對勁,聽見吳媽媽來報頓時心慌意亂不已。
“北戎勢力尚小,陛下許我點兵,我自是會挑些精兵強將,夫人不必太過憂慮。”周徵分析不無道理,葉萱稍稍放下心來,“何時啟程?”
“五日後”,周徵握住葉萱的手,“好,我為夫君準備冬衣,北境苦寒,莫要委屈了自己”,“夫人辛苦了,夫人真是這世間最好的娘子。”逗趣話讓葉萱稍稍寬下心。
月下無聊,周頤清突發奇想,“蕙兒,我們辦個歡送宴歡送父親如何?”
“小姐,好是好,可這籌備時日太短了些,況且老夫人一向不喜張揚,我覺得我們還是不要拋頭露面的好”,蕙兒平時看著是個膽大的主,願意為周頤清挺身但骨子卻是個謹慎的。
周頤清早有了主意,“不是有春滿樓的姐姐們嗎?她們個個琴藝高超、舞藝超群,我去求應該不會不賣給我這個面子。”
“可這歡送宴總不能在青樓辦吧,到時候該怎麼把各位姑娘接出來呢?”蕙兒又不免有了疑問。
“你且看吧,明日我們去春滿樓一趟。”周頤清樂呵呵地躺下了。
“蕙兒你先上去,我去找老鴇說幾句話。”蕙兒找了包間坐下,就見瑟瑟進來,“怎麼不見你家公子啊”,瑟瑟平日散漫,妖嬈地拂了拂袖子,蕙兒還未獨自一人和姑娘們相處過,深怕身份被識破,粗著個嗓子答:“公子,他去找人了。”
瑟瑟可著了急,“找誰去了?”“沒誰,你們這裡的老…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