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謝國慶編織花籃和果盤以外,謝南音也沒閑著,她自己搞了些小竹子回來,做成了竹風鈴,這東西雖然簡單,但費工夫,五天時間,謝南音才做了十五串竹風鈴,還用草藤做了兩個編織袋,謝國慶做了四十個花籃和二十個果盤。
父女倆因為一起幹活交流的緣故,倒是親近了許多。
期間謝雪梅和謝巧雲都來找過她,邀她一起去撿蛤蜊,謝雪梅當時有些氣急敗壞:“那些人真討厭,明明是我們先發現的賺錢路子,結果現在她們一個個也跟著去,連隔壁村都有呢,現在水溝裡的蛤蜊都少了好多,我和姐撿一整天都沒到半桶了。”
謝雪梅小小年紀,已經護食得很,偏偏這種事,又不能罵人,畢竟那些水溝又不是自己家的,別人非要去,自己還能攔著不成。
但是好不容易發現的財路就這麼沒了,別說她了,就連謝巧雲都有些暗惱。
謝南音就說:“大家都去撿,這生意也長久不了,何況蛤蜊不是稀罕物,有錢些的人家懶得去撿才偶爾買了吃個新鮮,東西一多就不值錢了,你們別太上心了,省的到時候失望。”
謝巧雲她們去撿了兩天而已,膚色又曬黑不少,現在天氣正當熱的時候,一整天待在外頭,哪能不黑,要是中暑那就更糟了。
謝巧雲也知道這個道理,但謝雪梅不信這個邪,愣是又去撿了兩天,等到下一個集日的時候,卻發現鎮上賣蛤蜊的已經有好幾處了。
謝巧雲她們忙活了這麼久,攢到的十斤蛤蜊才賣出了一半,而且價格還降到了一毛二,沒有謝南音,她們姐妹倆也就一人分到兩毛多的錢。
餘下的一半蛤蜊實在賣不出去,給帶回家來自己加餐了。
謝雪梅被打擊了這麼一下,加上這幾天曬太陽太多,精神都焉了,謝南音本來想讓她們幫忙做些手工活的,但謝雪梅的手比較笨拙,那些精細點的活她根本做不來,而且這人是個性子活潑的,你讓她呆坐不到兩刻鐘,她都跟火燒屁股似的。
倒是謝巧雲的手巧些,但是她十二歲了,前段時間顧著撿蛤蜊丟下了家裡的活被大伯孃唸叨了好久,現在根本沒法子再騰出時間來。
謝南音覺得攢的的這些手工藝品足夠了,一來她還不清楚市場,萬一賣得不好,積存下來就糟了,二來做的太多,她們也難帶。
現在謝南音有些發愁的是怎麼去縣城裡這些東西不易壞,謝國慶用編織袋裝好,也是他找的關系帶著謝南音坐上了一輛大卡車。
這年代能開大卡車走南闖北的都是人物,謝南音覺得,謝國慶有這樣的人脈,要是他沒斷腿那事,估計這幾年也能發達了,反正她是看出來了,這個便宜爸爸以前能耐是不差的。
那種專門運貨的大卡車,後車尾十分寬闊,不過味道很大,謝老太太知曉他們要去縣城的事,不僅沒反對,反而十分高興謝國慶能出門,自打他斷了條腿,整個人都死氣沉沉,不過從她上個月說過謝南音到年齡該上學的事後,謝國慶總算有了些生氣。
不僅做活湊錢,這會兒還敢弄那些花俏的籃子到城裡去做買賣了,即便這買賣八字還沒一撇,但總算日子有個盼頭,人只要有了希望,以後肯定能越來越好的。
不過謝老太太還有些不放心:“你帶茵茵去幹啥啊,她這麼小你看得過來嗎?要我說,讓你大哥陪你一起去,出門在外的多有不方便,你大哥好歹有一把子力氣。”
不是謝老太太貶低自己兒子,實在是一個瘸腿的帶著個小孫女出門,那話怎麼說來著,老弱病殘,他倆都在其中。這要是遇上什麼事,跑都沒法跑的。
不過這事謝大伯肯,張彩霞就有些不樂意了,地裡正是活計最多的時候,老么也是的,非得這個時候折騰啥子買賣,那些個籃子她都看過了,也不過就是好看了點,又不能當飯吃,就是賣出去也怕沒多少錢,做生意要是這麼容易,人家早發財了,反正她是沒看出來謝國慶有啥發達的命,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做些活,好歹掙出點錢幫補下家裡老人小孩,也讓她男人鬆快鬆快。
但是這些話肯定不能對婆婆說的,張彩霞就道:“媽,家裡事正多的時候,要不然,讓家華跟著去吧,家華都十五歲了,也能幫上忙。”
謝老太太又不傻,一聽大兒媳婦這話,就知道她計較什麼,但這張彩霞除了私底下有些小心眼外,大多數時候還是老實的,加上這段時間家裡確實忙不開,謝老太太就猶豫了。
還是謝國慶勸她:“媽,我姐家離車站近呢,我和茵茵下了車就去找她,家裡的事大哥也走不開,我到了地,會給你們打電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