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王子淵說的話,白仲能做的也只是沉默。
他看出來了,王子淵所抱的,是死志。
雖然此前,就連白仲也不太清楚王子淵的本心。
天人之爭前,白仲去找了秦王,而他的身側,正是王子淵。
那時候,白仲才知道或許王子淵並非如同他看到的那般。
而現在,白仲才知道了王子淵的本心究竟為何。
再聯想到自己得到的訊息,王子淵在朝堂之上所上奏的十三道奏疏。
低聲開口:
“你,難道早就猜到秦王的算計終會落空,蒙驁將軍會遭受大敗?”
王子淵卻是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抹苦笑:
“我只是做了最壞的打算罷了,雖然我早就猜到外戚干政,插手軍伍之事,會出大問題。
但是也沒想到會這麼大。
居然真的有人敢致秦國於不顧,洩露蒙驁將軍的安排,惹得翻天峽一役卻成了那魏無忌的魚餌。
我此前的猜測,也不過是魏無忌觀秦國咸陽無恙,選擇退兵而已。
就連如今的準備,也算不得完滿。”
白仲皺眉道:
“既然還不完滿,為什麼不再等一段時間做好準備再出手呢?”
“來不及了。”
王子淵搖了搖頭:
“既然秦國此次失利,那秦王會更加捨不得做出決斷。
只有這個機會,也正是這個機會最合適。”
王子淵正視著白仲,沉聲道:
“白仲,你既然曾經是一個儒修,那麼我想也該看了出來,我秦國的弊病究竟在哪。
當初商君,立木以為信,讓我秦國“棄禮用法”,使得我大秦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迅速強盛。
法修自立命之時有三條通天之道,重法,重勢,重術!
而商君的思想,重於法,那是大勢所趨,因為秦國才棄禮用法,急需健全法制,需立法於秦。
但是伴隨著商君身死,其明德之道於半路崩斷,秦國立法的方向在沒有了指路人之後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定法之時,當順天道,隨時變,應人情。
而此人情,其本質,應當是‘利’!
商君有言:民之生(性),度而取長,稱而取重,權而索利。
然而此利,不是個人之利,不是君王之利,而是國之利,民之利!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但是秦王,搞錯了方向。”
王子淵深吸一口氣,繼續道:
“秦王亦重法修,亦曾跟我談論過法修三道,其尤問於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