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趙子璋回了軍營,身邊的文臣武將,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模樣。
“吳王殿下,剛剛收到趙大將軍的來信,不出半月,趙大將軍就會率領清遠軍主力到達谷原,到時候谷原之困立時可解,而且……”
李文之未盡之意,吳王已然盡知。
藉著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直接推翻元氏王朝,建立與韓氏王朝同盟中絕對的主權,這才是吳王親自走一趟,應該有的收穫。
一箭雙鵰,不外如是。
“我只是擔心,趙均將軍之前一直縱橫南方戰場,若是入了北方戰局,能否繼續保持其百戰百勝的戰績?”
李文之這話,可謂老成之言,他當然不是懷疑趙均將軍的能力,只是把一切都賭在趙均將軍身上,是不是太兒戲了些。
之前清遠軍沒有其他拿得出手的大將,只能處處挪用趙均將軍,可是時至今日,清遠軍也培養了不少後起之秀,他們都無法擔當重任嗎?
吳王反倒沒有李文之這種擔憂,“當初我與阿弟相遇時,阿弟可曾有戰績,不也是臨危受命,直接就拿下了清遠城。我相信哪怕是在北方戰場,有了清遠軍相助的趙均大將軍,一定會繼續為應州府帶來勝利。”
疑人不用、疑人不用,若是趙子璋連這一點都做不到,又有什麼資格,位居應州府吳王之位。
只要趙均能在第一戰,定下勝利的基礎,之後的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
君不見元氏王朝聽到援軍是清遠軍後,都不敢輕易進攻,由此可知,哪怕是在北方戰場,趙均大將軍的威名依舊好用。
趙子璋道:“只是,我們付出了這麼多代價,可不能讓韓氏王朝過河拆橋。”
李文之笑嘻嘻的應了,“我今日去拜見了劉丞相,已經拿到了婚書,只待長公主回到谷原,就可訂立婚盟。”
趙子璋依舊有些不放心,也有些弄不懂為何李先生對長公主的婚姻如此關心,似乎作為聯盟紐帶的婚事,反倒比聯盟本身更加重要。
韓氏王朝的主人雖然是長公主的孿生弟弟,可是若韓氏王朝放棄了長公主,哪怕他們有了婚約,是不是也有些讓人無法安心。
長公主不在谷原,可以解釋為太后愛女心切,不願將其置於險地。
可是,之前的谷原,乃是韓氏王朝的權力中心,韓氏王朝的種種做派,總有種為了與應州府聯盟,杜撰出一位公主的作態。
若這位韓氏王朝之主的孿生姐姐,乃是個冒牌貨,清遠軍一路奔波,不成了個笑話。
還不如狠心一些,直接在南方等著韓氏王朝被元氏王朝覆滅來的便宜。
不是趙子璋不念同為反元勢力的舊情,而是想要成就偉業,心狠是第一要務,若是趙子璋不能比敵人更狠,就只能陷入被動。
趙子璋身上肩負的是應州府上下,無數將士子民們的身家性命,哪裡能怠慢的起。
死的若不是敵人,就只能是自己重視之人,趙子璋也就慢慢學會了心冷心硬。
“這點吳王殿下只管放心,韓氏王朝的基業必然是屬於吳王您的。或者說,誰娶了這位韓氏王朝長公主,誰就是韓氏王朝遺產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者。”
說起長公主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起韓氏王朝的一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