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氏王朝都城,谷原。
自從吳王率軍北上後,韓氏王朝與元氏王朝的戰場,就陷入了膠著。
在韓氏王朝節節敗退之時,能有清遠軍這樣的強援,韓氏王朝大部分人都是滿意的,畢竟若無吳王相助,韓氏王朝此時是否存在,都是個問題。
可是,這裡面自然不乏有些謀士,打的是驅虎吞狼之計,並不打算將天下拱手讓人。
韓太后和劉丞相能平靜的接受江山易主,可是他們這些辛辛苦苦用性命打拼到今日的將士們,卻不願以後低人一等。
既然上了戰場拼殺,都是豁出命去的買賣,憑啥清遠軍這個後來者居上。
哪怕最後取代韓氏王朝的,是應州府的郭將軍,他們都是服氣的,唯獨趙子璋不行。
此時韓氏王朝的中路主帥乃是白蓮會教宗太史青,是最早跟隨韓先生的紅巾軍首領之一。
“吳王能北上相助,乃是我等紅巾同聲共氣的表徵,此時韓氏王朝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還望吳王萬勿儲存實力,該是殺敵為上。若能解除谷原危機,韓氏王朝上下必有重謝。”
聽話聽音,這太史青看來是站正統派的,一心想著利用清遠軍,待渡過危機,大有可能會過河拆橋。
吳王趙子璋倒是好涵養,他之所以如此乾脆直接北伐,何嘗不是收到了劉丞相的求援信,並承諾了聯盟之事。
否則,作為吳王第一謀士的李文之,也就不會極力說服吳王,揮師北上。
大凡讀過幾本史書的人都知道,自古以來只有北方收復南方的,沒有南方統一北方的。
此時太史青一口咬定,吳王來的目的只是支援,是講究紅巾軍的情誼,吳王還真不能一口否了。
誰讓南方紅巾軍能發展起來,這些年全賴韓氏王朝在北方築起防線,抵擋元氏王朝大軍。
現在韓氏王朝畢其功於一役,卻功敗垂成,同為紅巾,支援本就分所應當。
若是吳王說一句不甘,怕是天下人都要心寒了。
有時候,名頭不重要,可是名正言順卻很重要。
“韓氏王朝戰功彪炳,無論是白蓮會還是業火世家,都是人才濟濟,何須我一個小小的清遠紅巾,在關公面前耍大刀,本王還要與太史將軍多多學習啊。”
太史將軍既然說,替韓氏王朝解圍城之困,便有重賞,吳王便可直言,韓氏王朝人才濟濟,何不給後繼者打個樣。
太史將軍被吳王一句話噎回去,以他之前的暴脾氣,怕是早就掀桌了,可惜現在時事不由人,只能軟了口氣,請清遠軍出手。
若是因為他的緣故,以致谷原城破,他就是韓氏王朝的千古罪人,無論是朝廷內部還是白蓮會,太史將軍都交代不過去。
“吳王何必妄自菲薄,您大老遠跑一趟,總不至於只是來看熱鬧的吧。反元乃是天下紅巾共同的目標,您既然到了北方戰場,也該建功立業,才對得起您的身份和身後跟隨的兒郎們啊。
若是您能以一己之力,解決谷原之困,劉丞相應了您什麼,我們還能不認賬?”
得了太史將軍的準話,吳王才笑呵呵離去,說是回去商量對策,哪怕太史將軍再著急,也只能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