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邕其實心裡早有準備,卻在趙均將軍開口的瞬間,差點失了理智。
趙均這話是什麼意思,他早就知道他的身份,而且,還知道常雪濟是用了什麼手段,召集了巫山遺部,成了巫山遺部現在的主帥。
這可能嗎?
以趙均將軍的年紀,二十幾年前還是個小孩兒,他不可能參與了最後一戰,他又是從哪裡知道的?他在巫山遺部也有內應嗎?
這是趙均將軍的意思,還是吳王對巫山遺部的懷疑?
秦把頭大約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卻不知道自己等待的是什麼。
在他知道周邕進攻澗水時,他知道他一直等待的機會到了,他一直忍耐到巫山遺部現世,才從陰影處走出來。
可週邕呢,他有認真思考過自己的未來嗎?
“當初,身為巫山軍少帥,你本該在原宿將軍戰死……後,收攏舊部,與殘部同甘共苦,等待時機。可是你是怎麼做的,昏了腦子一樣,孤身一人跑到元氏王朝去蟄伏,你能掌握負嶽世家,能掌控原宿將軍手中的黑暗勢力?還是能在元氏王朝內部節節高升,架空皇權,盜取元氏王朝的力量為己用,最終以一己之力推翻元氏王朝,完成原宿將軍的遺願?”
這都算是有所作為,人生最年輕力壯的二十幾年,只要堅持一個方向走下去,周邕的成就都不會是今日這點。
周邕耽擱了二十四年,他怎麼就那麼理所應當的認為,所有人都會站在原地,等他重新醒悟。
趙均恢復了柳如是的記憶,對於周邕,自然有不一樣的感情。
對周邕而言,柳如是已經死了二十四年,對趙均來說,卻在昨日分別。
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郎,終究成長為柳如是最不願的模樣,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四年,周邕在最該承擔的時候,選擇了逃避,憑什麼以為,他的悔恨可以抵消一切。
趙均一直以為,周邕會照顧好巫山軍,照顧好二十四橋,卻不知道他們會在清遠重逢,那素不相識的一面,現在回想起來,都是一片風霜。
周邕猛地抬頭看向趙均,難道,趙均也是負嶽世家的人?
這一刻,周邕的腦子飛速轉動,他想要抓住什麼,可是卻只有模糊的印象。趙均到底是誰?他真的是一心為清遠軍,為應州府,為吳王的嗎?
他會是巫山軍重塑的助力,還是阻力?
趙均將軍的威名,讓周邕有一瞬間的絕望,南方的勢力們,大約沒有人想與趙均將軍為敵吧。
周邕忍不住追問道:“將軍,知道傲霜樓計劃,知道蠶食……”
“好了,我的確是知道原宿將軍留下最後的一張底牌,若無天下紅巾遍地,原宿將軍的最後一步,自然有成功的可能。可是,真正能戰勝敵人的,從來都是戰略,而不是計謀。傲霜樓計劃,原宿將軍最大的失敗,就是選擇傲霜樓計劃。
你也不用否認,你不知道當年的真相,又怎能明白原宿將軍以為的底牌,恰好是毀了他推翻元氏王朝希望的導火索。”
如果不是吳明廣突然揭穿傲霜樓計劃的真相,柳如是不會心神大慟,落入吳明廣的算計,一步步湮滅了最後一戰勝利的曙光。
若是當初柳如是能按照計劃執行,哪怕沒有出現在東萊戰場,誰又能說沒有成功的機會。
難道元氏王朝龍脈氣運不絕、十二重樓不倒,真的就沒有推翻元氏王朝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