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早就得了四季館訊息,大部分族人是主張搬到清遠去的。
陳氏與四季館的牽扯,比外人以為的深很多。
許多陳氏不掌權的族老都以為,那個關係陳氏興衰命運的預言,來自月輪,實際上卻是陳老從四季館得來的。
至於四季館如何得到這一預言,便是四季館的機密了。
其實之前哪怕沒有應州府捲入戰火之事,陳氏也有了換地盤的想法,否則他們早就如沈氏一般,投了郭將軍,如何還作壁上觀,默默承受郭將軍的壓制。
清遠隨著清遠軍的壯大,慢慢進入了陳氏掌權人的眼中,無論是距離還是清遠早就築起前線陣地,戰火不會如應州府般,直接燃燒到腹地,都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四季館在那裡有些特權,他們陳氏過去,也不怕日子難過。
陳氏要走,最大的問題便是韓灼華如何安置。
所以,巾幗書院才會那麼恰好開了丹青水榭,若說巾幗書院這是戰前逃逸,可這個訊息是在鄭巖將軍兵臨城下之前,就公佈了的,如何能這般揣度。
只能說應州府的聰明人,向來不少,該做的應對,不會比郭將軍差到哪裡去。
陳靜姝自然是要走的,但遠在崑山縣的妹妹,該如何處置?
收到自家姐姐來信,陳瑾音便與夫君一同商量,現在應州府因為圍城被封了,想要進去也難,到底是走是留,只能自家拿主意了。
“這應州府若是被元氏王朝佔了,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妾的意思是,還是隨我那應州府的親戚,一同遷移到清遠吧,那裡遠離戰火,聽說百姓們的日子也好過很多。”
清遠治下百姓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傳到周邊,應州府離清遠不算近,但也是最早受到影響的地區。
清遠雖沒有稱王封疆,治下卻已經廢除了元氏王朝的法律,重新頒佈了一部簡法,各縣施行輕賦徭,與民休息的政策。
遠離戰火、農稅又收的少,清遠在百姓眼中,儼然是個世外桃源。
一些實在過不下去的百姓,都舉家逃往清遠,聽說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陳瑾音的提議,自然令人心動。
崑山縣無人行動,一方面是路途遙遠,山賊水寇橫行,擔憂路上的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故土難離,除非真的活不下去,否則不會有人動了搬遷的念頭。
小韓村卻不同,他們在此安家落戶也才幾載,換個地方若是能過的很好,也是不錯的選擇。
陳瑾音的提議,讓韓家不少人都動心了,可這其中絕不包括韓仲瓊的母親,韓二嫂的婆婆。
“不行,這地方是你父親在世時選好的,而且待在小韓村還有族人互相照顧,你又在崑山縣為吏,幾年前一場搬遷,幾乎耗光了家底,這些年好不容易攢了一些,不是這般揮霍的。若我們身處應州府,我絕無二話,可這裡是崑山縣,是小韓村。”
喜歡奇幻大明請大家收藏:()奇幻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