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十二月十五,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在童貫率領三萬龍禁軍,五萬勝捷軍護送下,倉皇出逃,這是京城內僅有的八萬精兵,一下被抽空之後。京城內還有三十多萬軍隊,實際上大多是吃空餉,真正能夠作戰的不足二十萬,而且除去被蔣忠控制在手上的兩萬五千神衛禁軍之外,其他禁軍壓根沒有什麼戰鬥力,汴梁城形勢岌岌可危。
懦弱無能的宋欽宗趙桓決定步父皇的後塵出走,宋徽宗趙佶到南京之後南下最終到達井口。而宋欽宗決定去西京洛陽)反正皇叔燕王趙俁在,而且國舅朱孝孫,朱孝章,皇后朱璉也在,自己過去更安全。
兵部侍郎李綱堅決主戰,他發動太學生,汴梁城中百姓阻止宋欽宗出逃,堅持抗金。
雖然李綱是兵部侍郎,但畢竟是文官,現在金軍大軍壓境,宋欽宗還是不敢冒險把江山社稷的重擔壓在這個文饒肩膀上,無奈之下只好重新啟用蔣忠,希望這個大宋戰神能夠守住汴梁。
宋欽宗召見蔣忠的時候,多少有點尷尬,他假仁假義地道:“秦王前段時間新婚燕爾,其樂融融,朕也不忍心打攪。可是現在金軍兵力臨城下,還望你出來主持大局。”
“陛下,臣願意守衛京城,只是希望陛下能夠指明方向,究竟是戰還是和,如果戰,那臣就全力備戰,如果和,那就準備議和。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的話,會動搖軍心的。”
實話,宋欽宗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只是被李綱逼迫太緊了,不敢出走而已。白時中,何粟,鄭居中等人都主張議和,現在戰還是和都不是好的抉擇。
沉思許久之後,宋欽宗道:“秦王,你出任東京留守,全力防衛京城。為防止變故,先將後宮女眷以及太子送往西京,聽皇后病情基本已無大礙,那就讓皇后照顧女眷吧。”
“那帝姬呢?”
“一併送走吧。另外你要做好準備,一旦戰事不利,你要負責護送朕去西京。”宋欽宗對於守城沒有信心,他意味深長地道:“太上皇帶走了京城的精銳部隊,想要對抗金軍談何容易。你負責守城,同時要嚴防太上皇那邊的變動。要是朕一旦出問題,恐怕太上皇會立刻復位。”
“有臣在,陛下定會安然無恙,太子,皇后在西京也會安然無恙,太上皇絕對不能復位。”蔣忠知道宋欽宗為什麼想著逃走,他生怕自己困死在京城,宋徽宗再復位。
宋欽宗趙桓在這個時候才明白當皇帝也不能肆意妄為,面對權勢滔的文官集團,皇帝很多時候也要退避三舍。現在既然李綱,白時中等人都不讓自己離京,那就把這一切交給蔣忠折騰去吧,反正只要是能夠殺退金軍,守住皇位就可以。
蔣忠知道這次守城將會是嚴重的考驗,他絲毫不敢大意,出了皇宮之後,立刻派人把宰相白時中,兵部尚書孫傅,兵部侍郎李綱,樞密院同知高琛,何瓘等人請到自己府上。
先前蔣忠還是郡王的時候,白時中可以不把這個武夫放在眼裡,可是現在面對的是秦王,這可是大宋朝極其罕見的異姓一字王,這個才進入政事堂的相公也也不好意思擺架子,早早就來到秦王府。
眾冉齊之後,蔣忠就開門見山地道:“金軍已經距離京城不足兩百里,隨時都可以殺過來。在這個時候,不管是主戰還是主和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只有我們確保京城不被攻克,那麼一切才有意義。官家任命孤王為東京留守,全面負責防務,希望眾位大人能夠多多配合,大家齊心協力擊退金軍。”
蔣忠迎娶了高琛的妹妹,這個樞密院同知在關鍵時刻註定是不會拖後腿的,他清了清嗓子後道:“大敵當前,我等還是拋開個人恩怨的好,守住京城才是硬道理,一旦金軍進城,恐怕諸位家裡都會被洗劫一空。在這個時候,我們樞密院全力以赴支援秦王殿下守衛京城。”
樞密使童貫跟隨太上皇趙佶南下了,作為樞密院二號人物的高琛現在基本上可以代表樞密院,壓根不把資歷淺薄的何瓘當回事。
雖然何瓘的親家王黻被蔣忠搞下臺,但是這個從黃河南岸撤回來的樞密院同知骨子裡還是主戰的,他在看到高琛代表樞密院表態之後就道:“何某隨時聽候秦王殿下調遣。”
李綱是主戰派,可這個文人骨子裡還是瞧不上貪財好色,粗鄙蠻橫的蔣忠,他並沒有急著表態,只是冷眼看著兵部尚書孫傅,看頂頭上司是什麼意思。
老奸巨猾的孫傅目光落在了白時中身上,想看這個政事堂的相公究竟是什麼意思。
白時中是十足的主和派,不過此時他也知道既然官家決意扞衛京師,那自己的確沒有必要和大家對著幹。打定主意之後,他就開口道:“備戰和和談並不衝突,秦王殿下負責守衛京城,我等文官主持和談吧。不過,既然官家下旨了,那麼有什麼需要政事堂出面的事情,王爺儘管開口,我等一定會全力以赴去做,決不拖後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眼見白時中都開口了,孫傅和李綱等人也紛紛表態,表示全力支援守城。
不管這些人是不是真心,只要有支援守城的態度就可以,蔣忠對於這個結果很滿意。他笑著道:“京城西北的牟駝岡。牟駝岡是宋軍養馬的地方,哪裡有三萬匹軍馬和大批草料,一旦被金軍佔領後果就很嚴重。因此孤王會派龐萬春將軍率領兩萬精兵在牟駝崗偷襲金軍,,然後迅速將戰馬帶回京城。牟駝崗隸屬於兵部,還望孫大人,李大人能夠出具相應的手續,能夠讓龐將軍最終帶戰馬回城。”
在兵部混了多年的孫傅一下子就聽出來了秦王想要把牟駝崗的三萬匹戰馬且為私有,他很不喜歡對方的貪婪,可是又不好反駁,只好把皮球踢給兵部侍郎李綱。這個李綱是官家的心腹,出點意外,和自己也沒有關係。
李綱畢竟是文人,沒有看清楚裡面的條條框框,在他看來牟駝崗的兩萬匹軍馬必須帶回京城,秦王提出來的條件一點都不過分。
還沒有等到其他人表態,李綱這個兵部侍郎就道:“牟駝崗的戰馬營是由本官負責,我這就辦理交接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