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或者......我們可以到邏些再談一輪。”
有洛北舉薦, 解琬果真未曾多問,真的要帶著王翰上談判場。可王翰自己卻心裡沒底。就在使團出發之前,王翰還穿著一身板正的學士青袍, 像個沒頭蒼蠅似的在洛北的大帳裡轉來轉去。
洛北本對著地圖處理幾處草場的劃分, 見他轉得實在迷茫,只得開口:“王翰兄,何以至此啊?”
“洛將軍可別取笑了。叫我舞文弄墨,教導學生,容易。這兩國相談的談判場, 我可是第一次上。”王翰幾乎是求救似的看著他,“洛將軍是談判的高手,就沒個什麼錦囊妙計給我麼?”
闕特勤也在帳內, 同洛北一道把目光放在地圖上,聞言只笑:“來,我把我的佩刀給你, 遇到談不下去的時候, 便把這刀拍在桌上,叫他們想清楚後果再說話!”
“又不是人人手中都有數萬大軍,數十萬部眾,這話我說出來怎麼頂用?”王翰躊躇道, “可要是我丟了大唐的顏面,只怕我抹脖子自刎也換不回來!”
洛北和闕特勤交換一個眼神, 也笑道:“我看阿闕將軍這話說得不無道理,如今是吐蕃求我們停戰,又不是我們求他們停戰。想著如何能夠達成更好條件的應該是吐蕃人。至於我們嘛, 只要四個字。”
“哪四個字?”王翰瞪大雙眼。
“將計就計。”洛北笑道。
“你這是說了等於沒說!”王翰笑罵他一句,還沒來得及多問, 就被解琬派來的使節叫走了。
等他走遠,洛北和闕特勤才笑起來,笑聲傳到王翰耳中,搞得他也忍不住笑起來,直到吐蕃使團的騎隊近在眼前,才收了聲。
饒是如此,等到吐蕃大論乞力徐帶著吐蕃使團入得帳中,王翰袖中的手臂還是忍不住輕輕顫抖起來。
雙方互相道禮,各自坐下。洛北抽了個出身吐谷渾家的親衛來給他們當譯語人,這次也由他開場。那青年人旁徵博引,洋洋灑灑地說了半篇,才把話頭交給乞力徐。
乞力徐的聲音比之前更沉,音節裡似乎有高原的風雪:“吐蕃願接受大唐的條件,以蘇毗以東盡數贈大唐。但希望文書上自此平等相待,不以蕃臣相屬。”
王翰的指甲掐進掌心,吐蕃人這是什麼意思?稱降,卻不稱臣?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好不容易等到乞力徐說完,他才開口:“大論可知《春秋》記載的踐土之盟?當年晉文公召周天子狩於河陽,孔子書曰&09;。今日吐蕃既願獻地,何以不敢稱臣?君臣倒錯,只怕我們沒有辦法和長安交待!”
他故意像提點不注意聽講的學生那樣提高尾音,果然引得吐蕃使團的眾人眉頭緊皺。
乞力徐的手在袖中摩挲了數下手指上的綠松石戒指,似乎在下一個很大的決心。片刻之後,他以更遲緩的漢話開口:
“如若大唐願以兩國相待,吐蕃願將蘇毗故地七百裡也獻給天可汗......”
王翰敏銳地捕捉到了他話中的玄機,蘇毗之地本要永為兩國閑壤,如今卻成了吐蕃人自己的籌碼:“《春秋》有言,諸侯失地則名滅。”
他猛然起身,腰間的帶鈎撞在了案幾上:“當年頡利可汗獻定襄,太宗皇帝猶令鴻臚寺載入《平戎策》。不知大論今日所獻之地,是要入《藩屬表》還是《職貢圖》?”
帳內空氣驟然凝結。解琬微微頷首,他注意到乞力徐的喉結在刺繡的領口下滾動:
吐蕃人最怕大唐非要以突厥頡利的舊事相待,讓贊普前往長安為質,讓貴胄們也拋下部族和子弟前往長安——那意味著吐蕃徹底臣服大唐腳下,連自己的國號都不再保留。
忽而有個炭火噼啪的聲響打破了帳中的沉默。乞力徐緩緩開口:“唐使何必拘泥虛名?我們願意再讓出那曲河以北的土地,但贊普與皇帝當以兄弟相稱。”
話音未落,解琬的茶盞重重磕在案上:“昔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幹布,兩家自此約為婚姻,贊普是大唐皇帝的外甥,何來兄弟之說?”
“你們不要欺人太甚!”吐蕃的一個使節終於忍不住,站起身駁斥道:“不要覺得打贏了一次仗就可以為所欲為,我們讓步已經夠多了,你們還想如何?”
“看來大論需要時間再想想。”解琬絲毫沒有給吐蕃人留面子的意思,當即起身,“王翰,我們走。”
第一日的談判便這樣無功而返。王翰帶著一腦門的不解回到洛北身邊:“他們究竟是什麼意思?願意投降,卻不願意稱臣?”
洛北道:“乞力徐久被我軍俘虜,這是他回歸邏些城之後,第一次代表吐蕃談判。如果他不為吐蕃爭些面子回來,他要如何向贊普交代?”
“那我們也不能為了吐蕃大論向吐蕃贊普的交代,就把自己的利益讓了出去吧?”王翰一時有些不解他的意思,“他要以領土換兩國君臣的名分,這對大唐可是大逆不道之舉。”
“不必糾纏吐蕃人的提法。”洛北道,“我們只要咬死了兩國名分不宜變更,乞力徐和吐蕃贊普都不能說什麼。至於我們的條件,我有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