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上天不公,為何叫我與此人生同時?!”
除卻除夕、上元之外, 夜色降臨之後的長安城素來是一片寂靜祥和景象。
朱雀大道上不見人煙,東市西市也已不複白日繁華,唯有坊牆之內笙歌不斷。
李顯在時, 宮中宮人數千, 到了晚上,他還召來不少人宴樂,大明宮的晚上從未冷清過。但李重俊登基之位,大放宮人之後,原本熱鬧的宮城內幾乎成了長安城最冷清的地方。
在這樣寂靜的夜色裡, 連綿如急雨的馬蹄聲顯得分外響亮。
李隆基帶著麾下兵馬一路疾馳,一路順暢,他幾乎是未遇到任何阻攔便來到了宮門之下——或許是宿命, 這次他自禁苑向南發兵,所遇到的第一道宮門依舊是玄武門。
武德九年,太宗皇帝在此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神龍元年, 李顯在此叫開宮門, 率兵入宮,複立李唐。不久之前的景龍七年,李重俊也是在此進入大明宮,成為大唐的主人。
李隆基坐在馬上, 命劉幽求放出約定的暗號,片刻之後, 一陣吱呀齒輪聲傳來,如他與陳玄禮等人所約定的那般,玄武門已經緩緩開啟。
他心念一起, 正要催馬上前,一聲呼喊自上頭傳來:
“三郎!收手吧!”
李隆基沒想到能在這裡聽到自己父親的聲音, 心下大震,他不敢置信地抬頭望去,黑夜之間看不清人臉,只看到了弓箭手箭尖的寒光。
他的計劃,暴露了。
李旦見他愣神,恨不得跳下城樓去規勸這個不聽話的兒子清醒一點,奈何郝靈荃帶著兩個禁軍士兵一左一右地望著他,叫他不敢亂動。他只得張口大喊:
“三郎,陛下如天之仁,已經應了我的請求,赦免了你和你的部下!你若此時回頭,還能保全性命!切莫再執迷不悟,否則便是萬劫不複,連我也保不住你!”
李隆基心中一凜,父親的話如同重錘敲擊在他的心上。
是啊,如今計劃絕無成功的可能,若此刻收手,他還能退回去做個普通平民,與妻子兒女相伴一生。
然而,他心中仍有一絲不甘,畢竟已經走到了這一步,怎能輕易放棄?他緊握韁繩,猶豫不決,目光在父親的方向和玄武門之間徘徊。
“三郎,聽父王的話!你若再不回頭,我便親自下令,叫人放箭了!”
李旦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他素來性格恬淡,帶著家人一退再退,只想從刀光劍影中保得一點安寧,但現在,眼前這個他極力保全的兒子是要把全家人帶入深淵之中。
李旦把話說到這個地步,李隆基不禁回頭望了一眼,那些跟隨他的將士們也是一臉的迷茫與惶恐。
他們大多是被他一時的豪情壯志所感染,卻未曾想過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李隆基深吸一口氣,試圖平複內心的波瀾。但一口鬱氣卡在胸中,叫他不能在此時低頭:
“父王!為什麼你要站在李重俊那一邊?!”
“你也做過皇帝,你也是太宗皇帝的子孫,難道你就不想恢複李唐的榮耀嗎?為什麼你要屈服於李重俊之下,眼睜睜看著他胡作非為,將祖宗基業敗壞殆盡?!”
李隆基的聲音在夜色中回蕩,帶著幾分悲憤和不解。
饒是李旦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這個兒子能執迷不悟至此。他聽完之後,手腳發軟,幾乎連站都站不住了。
“扶住相王叔。”李重俊極憤怒地一甩衣袖,正要親自開口與李隆基辯論,卻被一邊的姚崇攔住了:
“陛下九五至尊,不必親立危牆之下。”
他溫聲建議道:“請陛下令禁軍彈壓其威,再出面示以赦免其隨從,則其軍心不戰自潰。”
李重俊頷首:“若能免於流血,也好。洛卿……可否請你出手,彈壓其威?”
洛北本立在李重俊身側半步,見皇帝開口,便低聲應允。
他摸出一枚羽箭,放在弓弦之上,用力一拉。
弦聲鳴響如玉崩,羽箭如流星一般劃破夜空,在李隆基不及反應之前,便深深射中其頭盔。
洛北把力道控制得極好,羽箭帶著頭盔一道墜地,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鳴。
滿場的人都被這神乎其技的功夫震住了。
李隆基身後那六百餘人,除卻一些禁軍軍官之外,就是他自己在潞州招募的家奴兵勇,哪裡見過這個場面?有好幾個人連馬都騎不穩了,一個個摔倒在地、伏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