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長安已傳出了洛公子安西軍神的名號,今日聽你這句話,才知道‘軍神’二字,到底從何而來。”
數日之後, 突厥大汗默啜也派出使節到達長安請和,他隨信送來駿馬五百匹,金銀數千, 又在信中在朝堂上盛贊大唐軍威雄壯, 使他心悅誠服。
默啜請和,便代表著自此之後,大唐四海再度昇平,皇帝李顯龍心大悅,大肆封賞了西域之戰中的一幹將領:
安西大都護郭元振因功入朝, 拜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接替宗楚客出任兵部尚書,並以功封代國公。
原北庭都護、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獻接替郭元振, 擔任安西大都護鎮守西域。朝廷念其忠貞有功,又加封其金山郡王,實封三百戶, 賞賜涼州附近的突厥降戶千餘帳。
此戰中功勳最著的安西副都護洛北則被晉升為右羽林軍大將軍, 功封昆陵郡公,宿衛北門。詔書還特命洛北認祖歸宗,恢複其阿史那獻之子的身份,並同樣實封一百戶, 賞賜涼州突厥降戶五百餘帳。
哥舒亶則被晉升為右衛將軍,功封襄城縣伯。至於軍中將領, 也都有晉升。金銀珠寶、絲絹綢緞,更是不可勝數。
“這可真是羨慕不來啊。”
曲江池畔,波光粼粼, 秋風微拂。如同往日一樣,群賢坊中的上官婉兒府邸, 正在舉行今秋的雅集,大案之上,佳餚滿桌,一眾文人騷客已經寫完了今次的詩句,正在一道高談闊論,品評人物。
近來朝廷最為風行的話題便是西域之戰,在場的眾人也少不得拿這場戰事來討論。
剛剛因為在西域之戰上仗義執言而拜相的蕭至忠率先開口道:
“天底下多的是子以父祖蔭生活,誰能有金山郡王這樣的好運氣,連一個私生兒子都能振興家族,光耀門楣。”
阿史那獻少年時代就受父親牽連,流放崖山近二十年,長安三年才回朝任職,不過五年之內,便做到了從二品安西大都護的位置上,位極人臣,還多了郡王爵位和實封的封地,實在是讓朝中人人豔羨。
可明眼人如蕭至忠自然看得出來,阿史那獻在西域之戰中只收複了伊邏盧城,論功勳,並不配得上多封的那個郡王爵位,但朝廷對他備加優待——自然還是因為洛北。
父子的名分放在這裡,總不能讓兒子的爵位職位都比父親要高。
宋之問仰頭飲下一杯酒,神情上有點慼慼,他在武三思倒臺之後,立刻倒向了韋皇後,有著皇後一手力保,才勉強沒有被逐出朝廷,只是失去了宰相職務。但看著張仁願、郭元振都以邊事拜相,心裡還是有點不是滋味:
“他們兩個人都是外藩胡將,翻不出什麼風浪來。現在,我們最怕的就是郭元振徹底倒到魏元忠那邊去,唉,走了一個唐休璟,來了個比唐休璟還要老謀深算的郭元振。魏元忠的運氣才是真的好呢。”
兵部尚書是三品,論官階比安西大都護的品級低了半階。但大唐有重內虛外的風氣,封疆大吏再如何,也比不過政事堂的宰相們風光。這次郭元振既得了兵部的實權,又拜為宰相,還有國公的封賞,幾乎一躍與魏元忠等人同列,成為朝廷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魏元忠還諫言聖上,把宋璟也召回了朝中擔任吏部尚書兼雍州長史。”張說道。
“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上官婉兒笑意盈盈地道:“宋相公正直高潔,又素有賢名。有他來約束朝中風氣,朝中有些人便可收斂了。”
王翰本是敬陪末座,聽上官婉兒說到這裡,忍不住抬頭看了她一眼。
自武三思死後,韋皇後和安樂公主接手了大半武家勢力,她們在朝中任意妄為,就連如今上官婉兒等宮中女官都能賣官鬻爵。她們收了賄賂,便從宮中寫文書來,斜封著給到門下、中書二省,叫他們依令執行。
這些官吏沒有經過朝廷的“銓選”流程,被稱為“斜封官”。如今這樣的官吏充塞朝廷,造成了朝廷“選舉混淆,無複綱紀”的情況。
吏部素來管理官員任命,宋璟要是回朝擔任吏部尚書,必然要對這些官吏展開整頓,可是,這不是與上官婉兒的利益相違背麼?
但他離上官婉兒的方向實在是太遠了,拼了全力也沒看清楚上官婉兒面上的表情,只聽得桌邊的這些大臣宰相們議論紛紛,好容易熬到宴席散去,才若有所思地出了上官婉兒的府邸大門。
他還未上馬,已有一輛馬車趕到了他的面前。那車夫身高體壯,腰挎長刀,就像一座鐵塔坐在那裡,見了他,才露出點笑容:“王先生,我家洛公子請你去他府上赴宴,你肯不肯賞光啊?”
王翰一開始沒有認出他來,直到聽他口稱“洛將軍”,才反應過來:“巴彥?!是你?”
巴彥哈哈一笑:“王先生真是好記性。我家將軍今日的宴席可擺了不少西域名酒,王先生肯不肯賞光?”
王翰一聽有酒,眼睛立馬亮了,立刻往車上一坐,末了還忍不住問:“你家公子新任右羽林軍大將軍,怎麼有空來請我這個無官無職的人吃飯?還有你,巴彥,怎麼是你來請我了?”
巴彥道:“公子今日休沐,想著找舊日的朋友一起聚一聚。至於我,我在碎葉城犯了大錯,害得公子被人刺殺,命懸一線。好在公子不僅寬恕了我,還把我提拔到他的身邊擔任衛隊長,所以,今天就由我來請王先生了。”
洛北還沒有在長安城中置辦宅邸,如今居住在安興坊的興昔亡可汗宅邸之中。王翰被迎進了那處朱門大戶,又一路穿門過院,看過了一戶的青松綠竹,才來到後園中的水榭邊。
水榭邊蘆花正盛,遠遠地傳來有人說笑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