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要去行刺武三思,褚學士,你打算告發我,還是殺了我?”
木球再次被放到了場地中央。鼓聲再起,李重俊飛馬向前,擠過兩個吐蕃人的包圍,率先擊球。木球飛起,劃出一個弧線,來到了半場之外。
又是一陣馬蹄奔騰,洛北已先到球邊,一個吐蕃人隨後殺到。那吐蕃人已看到了他的身影,卻不拉韁繩也不減速,只狠狠地將球杖向下探去,硬生生要從洛北手上抄走此球。
洛北心知自己再倒地受傷,場上的局面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只好緊急一拉韁繩。馬兒嘶鳴一聲,前蹄高高抬起,躲過了撞過來的吐蕃人。
洛北被這生生的一抄激起了火氣,揉了揉自己的手腕,催動駿馬向前奔去。三個吐蕃人向他合圍而來,他巧妙地調撥馬頭,錯開一人,又催動駿馬高高躍起,在合圍形成之前就跳出了包圍圈。
洛北身後的兩個吐蕃人就沒他那麼高超的馬術,兩人收勢不及,生生地撞在一起。吐蕃使臣忙請求暫停,將兩位受傷的吐蕃隊員連人帶馬抬了下去。
木球再次回到了場中,洛北和李重俊打了個手勢,示意這次他來搶球。李重俊腦袋上還頂著他父皇“下球必進”的壓力,此刻也顧不上什麼僭越不僭越,立刻點頭應允,自己跑到了遠處。
洛北催馬來到預定位置,鼓聲一響,立刻催馬趕到中場。那吐蕃人隨後殺到,又想故技重施,強行探底抄他的球。
他冷笑一聲,只等那吐蕃人球杖一揮,立刻在木球飛起的瞬間,在空中將馬球一斷,一個挑球,把木球在空中高高拋起。
馬球劃過一個優美的弧線繞過那吐蕃人的馬身,那吐蕃人忙要轉身回馬。洛北已先他一步擠開他回身的餘裕,又從地上一抄,將馬球從地上抄起,帶球向吐蕃隊的禁區跑去。
李隆基已在那裡等待多時,見到洛北一個遠推,立刻揮杆停住馬球。那馬球好像在他的球杆上生了根,隨著他一路左突右奔來到門前,而後輕輕一推。
李重俊會意,接過馬球,揮杆射門。
球進了。
場邊紅旗高高舉起,示意這次進球有效。李顯顧不上皇帝的威儀,在看臺上高聲叫好,樂聲鼓聲連綿一片,連屏風後的女眷們都是歡喜鼓舞。
“還有十九個。”李隆基遠遠地和洛北和李重俊打手勢。
重新開球之後,又是洛北率先觸球。那幾個吐蕃人見識過他的騎術,都不敢輕視,紛紛圍了上來。他催馬躍過幾個吐蕃人的包圍,又有兩個吐蕃人隨後殺到,堵在了他的前方。
他提起韁繩,做出要從中躍過的姿態。那兩個吐蕃人忙向中間催馬,洛北卻反身下探,給馬球來了個淩空抽射,馬球高高飛起,越過中場。
李隆基等待多時,風馳電掣,立刻接過此球,上演了一出單刀破門。
紅旗再次豎起,場邊幾乎已經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吐蕃人也不甘示弱,吐蕃使臣已把隊長叫上去囑咐了一番。再開球時,吐蕃人的拼搶也變得十分兇狠。
分數一分一分地咬得很死。場邊的比分來到了十七比十八,大唐現在領先一分,但場上三人的錦袍都已被汗水浸透,他們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幾乎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鼓聲響起,球再次被放在場中。洛北憑借騎術擠過兩人包圍,優先觸球。吐蕃人已知道他的厲害,把大半個球隊的人都壓在這半場,他望著這圍堵的敵方隊員,抬頭抹去落到眼前的汗水,而後低身一挑——
馬球立刻騰空而起,飛過球場,李重俊和李隆基催動馬兒去接,到半途時才發現那馬球絲毫不見下墜痕跡,小球一路飛馳,直直地墜入了球門之中。
十七比十九!
這神乎其技的遠射再次將場邊的氣氛點燃,歡呼聲幾乎把再次開球的鼓聲都壓了下去。洛北率先觸球,挑球連過三人,與李隆基打了一次配合,才將球傳入李重俊手中,李重俊揮杆輕推。
二十!大唐勝利了!
樂工奏起歡慶的樂曲,武三思第一個起舞祝賀,臺下官員紛紛起舞,連年邁的張柬之也一同起舞。李顯更是喜形於色,與吐蕃使臣說了幾句官樣文章,愣是與他手挽手地踏起歌來。
洛北、李隆基和李重俊三人剛從馬上下來,就被等在旁邊的禁軍子弟們接了過去,他們不斷地把三人拋向空中,又接住,歡呼聲震耳欲聾。
李顯又賜下不少賞賜,連一開場就被抬下去了的武延秀都沒有落下。四人同到聖駕前謝恩。李顯笑著問李重俊道:“你覺得洛北如何呀?”
李重俊哪能不明白皇帝的意思:“璉瑚之器。”
這是孔子在《論語》中形容子貢的典故,子貢又素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李重俊的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
李顯哈哈大笑:“既然如此,我讓他兼任你的太子冼馬,他是宋璟、姚崇聯名舉薦上來的人,你可要好好跟他學一學啊。”
“微臣謝主隆恩。”
“兒臣謝父皇隆恩。”
太子冼馬只是個從五品上的官職,比洛北現在的品級只升了一級,但這個職位卻是太子的親信侍從。張柬之在佇列中對洛北露出一個神秘的笑意。很明顯,今天的安排和這位老謀深算的宰相大人脫不了幹系。
政變的五大臣一向與太子沒什麼關系。一則是李重俊過往在朝堂上只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二則是他們五人剛剛政變成功,又去親近太子,這行為定會讓皇帝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