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馬笑甜對再找老伴的事兒,曾經是用過心的。
那是在原配老公去世兩年以後,有人想跟她拉線。
她也同那男者接觸了一段時間,但無論如何,似乎也找不到感覺。
後來,又邂逅了幾位。
交流中,難免都避閃不開的,會談及家庭故事之類。
話不投機,半句嫌多喲。
接觸交流中,似乎,那些男士爺兒們,對她目前的現狀多是不甚稱心。
……
那麼,馬笑甜老太太究竟有什麼樣的家事?惹得那些爺兒們心事重重,避而遠之呢?
原來,馬笑甜膝下有四個孩子,兩兒兩女。
女兒遠嫁他鄉,雖掛欠但糟心事兒不多。但兩個留在身邊,在企業工作的兒子,卻讓她憂心不少。
為了管顧兩個孫子,馬笑甜早就彈退宅家,一心想當好兒子們的後勤部長。
時間長了,帶人也累,實在顧不過來。
於是,大兒子的兒子,送去他兒子的外婆那兒了,留下了二兒子的兒子。
就這樣,馬笑甜就一直帶著這孫兒,從幼兒園到小學,又從初中到高中。
當然,小學之前要接送。初中之後,雖不接送了,但住處仍在婆婆處。
因為兒子早已辭職,去外地打工去了。
多人就要多事兒,比如吃飯吧,總要多打點米吧。
更氣人的事,兒子還不拿伙食費來,白吃。
說白吃,是否不準確,誰叫他是你的孫子,親親親得很呢。
難道孫子在婆婆這兒吃點飯,還有意見?
可吃飯需要米,買米需要錢噻。兒子,請拿錢來。
管照費不給也罷,伙食費總要給吧。
“老媽子,我打工工資也不高,每月入不敷出。你這個婆婆先墊到,到時還你。”兒子說。
“還,一句話。”
“真的。”
“你以為老媽是搖錢樹。我彈退下來,也是緊巴巴的呢。”
過了好久好久,兒子總算拿了他兒子,我孫子的伙食費來。
雖然錢不多,也夠兒子吃上十天半月的了。但不管怎麼說,開始拿了,就是好事,總比“吃胡漢三”好意即白吃)。
是的,兒子他們的經濟也捉襟見肘。
上班打工,看老闆的眼色,說不定今天扣點你的獎金,明天扣點你的工資。
說不準哪天就抄你的魷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