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
呂老頭重重哼了一聲,對這個不學無術,沒事就回家打秋風的小兒子,一臉的嫌棄。
劉氏仔細看了看兒子的臉色,高興地道:“李郎中醫術見漲,二郎一副藥沒吃完,眼看著就大好了。”
說著劉氏起身就要給兒子做飯吃。
呂康安急著去牛家村,那還顧得上吃飯,急忙告辭往外走。
呂老頭高聲叫道:“你又去哪裡胡混?就不能去田裡幫幫你大哥大嫂,這麼懶以後怎麼媳婦?”
聞言,呂康安腳步一頓。
心裡突然湧上一股莫名情緒,瞬間怒氣上湧,他想了想,回頭學著原主痞痞地一笑,說道:
“爹,你信不信,我只有去了田裡,大嫂准以為我要回來爭家產,立馬能給你甩臉子。再說了,我現在就想娶媳婦,可你準備出彩禮錢嗎?”
“混賬東西!”
呂老頭大怒,氣的抄起屁股下的板凳就扔過來。
“哈哈,惱羞成怒了!”
呂康安大笑著邊跑邊叫。
……
跑出村莊。
呂康安抹一把臉,心說自己可真夠幼稚的!和一個老頭叫什麼勁啊,都怪原主那個潑皮影響了他。
原主是那家的二兒子,心裡對父母是有怨的。
記憶裡,呂家也不是富裕人家,有十三畝水田,每年田裡產出除去一家人吃喝和交稅,勉強有一點結餘。老大呂壽安娶媳婦,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原主心想,接下來該輪到我了吧,誰知,攢了幾年錢,原主也早到了娶妻的年紀,呂老頭卻打算送大孫子去學堂,期望聰明伶俐大孫子學業有成,以後好改換門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根本沒打算給原主起新房子、娶媳婦。
南宋商業發達,城裡手工業多,呂老頭期望二兒子留在城裡,當學徒學一門手藝養活自己。
原主心裡會咋想,同樣是兒子,父母給老大娶媳婦養孩子,憑什麼卻逼自己自謀生路?他能服氣才怪了。
呂康安倒是能體諒呂老頭的苦心。
一個古代農民不好好種地,不為小兒子娶妻,卻一心送聰明伶俐的大孫子讀書科舉,除了想避稅唄!還能為什麼。
南宋稅重,這些年紅梅村為了交稅,已經有六家被逼的家破人亡了。
呂老頭想另闢蹊徑一點也不奇怪。
趙構南渡建立南宋朝廷,土地和人口都不如北宋,偏偏南宋的稅收卻遠遠超過北宋,北宋中期以後平均年財政收入在六千萬上下,而南宋的財政收入則常年保持在一億以上,土地減少了三分之一,稅收增加了三分之二,宋朝財政收入的最高數字一億二千萬同樣是南宋創造的。
朝廷徵這麼多的稅,一是為了給金國上供歲幣。二是為了不時過江北伐一下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但每次北伐都要另外多收一倍的稅,仗打輸了,上供歲幣加厚,又要再攤派一次重稅。
打仗要交錢,打完了也要交錢?
前期,民間還都翹首以盼,期待北伐成功,一心想著“北歸”,到了南宋後期,只要一聽北伐,整個江南哀鴻遍野。
而呂家不過是江南芸芸眾生中的一員罷了。
……
往東走了五里路,大名鼎鼎的牛家村赫然在望。呂康安甩掉腦子裡的亂七八糟的想法,加快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