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雖然還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
李隆基遜位,並遠走巴蜀的訊息傳來,陳萼不禁心生感慨。
媚娘也嘆了口氣:“想不到臨到老來,竟是自行流放的結局,雖然貧僧恨他的無情無義,卻也為之惋惜,好好的一個明君,怎麼就昏匱至此呢。”
媚娘和婉兒已經搬回大明宮了,美其名曰故地重遊,但是李令月心裡清楚,這個娘就是來監視自己的,生怕自己和陳萼搞出些什麼,萬一再弄個孩子出來,那可是天大的事了。
李令月無奈的瞥了眼媚娘,便問道:“要不要派兵追擊?”
陳萼搖了搖頭:“關西苦寒,縱然讓太子得了關西雄兵,亦難以為繼.
當務之急,首先是稱帝,詔告天下,確立正統地位,同時頒佈科舉改革,並制訂出十年制憲的計劃,然後向東用兵,撲滅偽燕,西邊只須守著關隘,再切斷巴蜀與河西隴右的聯絡,不出數年,廢太子政權必不戰自潰。”
“嗯,這才是老成謀國之見!”
媚娘點頭讚許。
陳萼卻是提醒道:“你怕是忘了我們的約定吧,進宮之前是怎麼說的?”
“哼!”
媚娘哼道:“不就是不干預國事麼,我哪裡干預了,贊同兩句都不行啊?”
“撲哧!”
婉兒撲哧一笑,牽起媚孃的手,便道:“聖上,妾覺得還應加上一句,西逃百官將士的田產房宅由朝廷代為保管一年,如一年後不回來認領,悉數充公。”
“嗯?”
媚娘眼前一亮,剛要誇讚,卻是緊緊閉上嘴巴,不滿的瞪了眼陳萼。
李令月笑道:“婉兒這個主意好,朕登基大赦天下時頒佈出來。”
“多謝聖上誇講!”
婉兒笑著施了一禮。
陳萼明令禁止媚娘干預政事,但是不禁婉兒,婉兒官復原職,替李令月打理文書。
三日後,潼關收復,又過十日,李令月於南郊築壇,自行加冕,登基為帝,取年號共和,今年依然沿用天寶,明年為共和元年。
於登基大典上,李令月宣佈了改革科舉,設國子監,正式將生員劃分為童生、秀才、舉人與進士,依次有縣試、府試、鄉試與會試,在地方上,設立相應的學官與學府,再由殿試選出三甲與兩榜進士,分任翰林院編撰與編修,並於六部輪換實習。
隨即宣佈大赦天下,免關中三年稅賦,對於偽燕,凡以安慶緒及史思明父子、嚴莊、高尚等首謀頭顱獻上者,賞萬金,封開國候,餘者於唐軍到來之前開城獻降,可赦其罪,既往不究。
另對於李隆基,進號逃皇帝,廢太子李睿為廬陵王,西逃將士及百官的田宅保留一年,否則充公。
至於立憲,並未在大典上提起,畢竟說句現實話,君主立憲和普通老百姓沒關係,立憲的本意不是向平民百姓分權,而是統治階層內部的權力分配與協商機制,將來會以明發上諭的形式作正式闡述。
祭壇周圍,甲兵林立,數十萬計的民眾觀禮,不時就爆發出陣陣歡呼。
“哎~~”
韋后也與玉環觀禮,這時便感慨道:“娘娘,當年太宗皇帝辦科舉,曾大笑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是與聖上對科舉的改革相比,又算不得什麼了,這才是真正的盡納天下英才啊,有才能的人,都去當官吃皇糧了,還有誰會吃飽了撐著去造反?
玉環點頭道:“不愧是長公主,確是一奇女子也。”
韋后搖搖頭道:“我看不見得,長公主未必能有此妙策,多半出於陳狀元的手筆,娘娘你看,那不就是麼?”
玉環看過去,陳萼也在祭壇上,雖身著侍衛服侍,卻是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不禁俏面微紅,一絲羞澀湧上了心頭。
韋后低笑道:“娘娘莫急,奴婢儘快把陳狀元給娘娘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