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萼頓時眼神一縮。
李隆基最初把家人引見過給他,其中有年幼的李瑛,趙麗妃所出,因王皇后無嗣,故被立為太子,眼前這青年,正是太子李瑛。
陳萼立刻就覺察到,被張九齡這老傢伙算計了。
太子的生母趙麗妃是歌妓出身,身份卑微,完全是因皇后無子,才輪到李瑛當太子,地位並不穩固,武惠妃就時常惦念著太子之位,多次在李隆基耳邊吹枕頭風,想把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立為太子。
但是李瑛文弱,很對張九齡的胃口,指使御史潘好禮上疏,以武惠妃叔公武三思與叔父武延秀皆為幹紀亂常之輩,世人共惡之,不宜為後為由,間接阻止了立李瑁為太子,自此與武惠妃勢不兩立。
張九齡清楚一旦失了相位,以李林甫的性子,必會攀附武惠妃,李瑛太子之位難保,故為李瑛引見自己。
陳萼的事情雖然被列為機密,不過高層多少知道有他這個人,幾十年容顏不變,又能通鬼神,據說還能時常見到太宗和高宗的英靈。
曾有一次,中宗欲罷陳萼官,太宗當夜託夢給中宗,逼迫中宗將官印奉了回去,這事也載於皇家的密檔當中,張九齡為相多年,是有資格翻看的。
他就在想,如能得到陳萼的支援,李瑛坐牢太子大位的把握最起碼多了幾分。
陳萼最討厭無謂的捲入皇家紛爭,頓時面現不悅之色,回頭看了一眼。
果然,張九齡笑咪咪,一副不以為意的模樣。
李瑛卻是坐不住了,忙上前施禮:“今日孤微服前來,無人知曉,不論君臣,只論私宜,當初孤年幼之時,父皇曾牽著孤,為孤引見君,今日引君前來,絕無他意,只為敘舊,還請上座!”
說著,眼裡竟現出了懇求之色。
陳萼不想回想起了李瑛幼年時那滿是稚氣的面孔,莫名心裡一軟,暗暗搖頭。
欲成大業,靠詩人又有何用?
不是陳萼看不起詩人,以李白為例,李隆基不用李白,並非外間所傳的目中無人,而是李白動輒酗酒,又常意氣用事,別說李隆基,換了陳萼也不會用這種人為官。
李白只能當個詩人。
李瑛要想保住太子之位,身邊還是要有李林甫這類人物輔佐啊!
“既是太子有請,陳某就不客氣了。”
陳萼心想終究還是有些情份的,拂袖離去並不合適,再說他也沒必要對李瑛避如蛇蠍,就算武惠妃不快,向李隆基吹枕頭風,又能拿他怎樣?
紫薇大帝絕對不會同意李隆基罷了他的官。
於是陳萼隨李瑛回到座席,不過他暗暗瞥了汐令顏一眼,如果這女人對今晚的安排知情,就很值得深思了。
是不是意味著,東華帝君也想在大唐分一杯羮?
如果猜測為真,只能說東華帝君看人的眼光不怎樣,居然把寶押在現太子身上。
要知道,李隆基才四十來歲,身體倍棒,而太子已經年近三十了,既便沒有武惠妃使壞,李隆基也容不了這個僅比自己小十來歲的長子。
皇帝與太子之間,更似敵人,這就是皇家殘酷的現實。
……
大明宮,武惠妃正拉著來探望自己的愛女咸宜公主說話,突有一名宮女在外探頭探腦。
“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