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第五十四章釋主
“今日法會正式開始,朕自詡為天下釋主,你們十四人都是我的門徒,諸位居士有何異議?”
正大光明殿內,雍正帝目光炯炯的俯視,他龍椅對面的十四位佛法居士。這些居士盤腿坐在蒲墊上,一個個都穿著明黃色的袈裟,除了穿著紫袍的婁近垣,和雍正帝專用倒茶的侍女婁義宣。
今天的雍正帝,穿著和藏傳活佛一樣,外罩衫裙,上身穿明黃色錦緞坎夾背心,外披紫紅色袈裟,頭上戴著黃色桃尖氈帽,手中拿著一串紅色珊瑚佛珠。他也盤腿坐在藍、黃、紅、白、橙五色旗裝飾的龍榻上,有無數五色旗幡懸空縱橫在大殿的上空。
藍 、黃、紅、白、橙五種顏色,象徵五乘佛法、五族共和。佛教的節日盛會期間,懸掛彩色佛旗,是全世界佛教徒共通的旗幟,也是佛教的標誌之一。
義萱穿著紫色的道袍,端著一把漢白玉壺,如同寺院中仙神旁邊的執壺金童玉女,隨時給雍正帝沏茶倒水。她站在雍正帝龍椅旁,第一次看到清朝最頂尖的王公大臣,佛門和道門的高人,匍匐在雍正帝腳下。
雍正帝霸氣的發言後,現場十四個人,都紛紛的行禮膜拜,叩首,“陛下乃天下共主,也是天下釋主,能夠成為陛下的門徒,是臣的榮幸。”
“平身!”雍正不怒自威的說道。
等各位學員都盤腿坐好,雍正帝目光掃視著殿內的人,開口說,“朕自詡為天下釋主,誰能說說為何?”
殿內的十四人,都垂首不敢與雍正帝目光交集,深怕被逮著發言。如果說的都是馬匹話,拍到馬蹄子上不是找死嗎?如果說錯了話,也是死路一條。如果說的沒有水平,怎麼能夠繼續把持這個十四人的常委席位。
殿內的空氣凝固如玉,只有掛著的五色旗,自由自在的躺平。現年五十九歲,頭發花白的大學士張廷玉,感覺到雍正的目光,就像一道光掃射過來,他不由抬頭站起來作揖後發言。
“釋尊誕生時,向四方行七步,舉右手而唱詠之偈句: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今茲而往生分已盡。釋主是世之最上者,陛下是天子,所以自然是天下釋主。”
“不錯,果然是大清第一的智者,佛學修行的有些厚度。”雍正帝贊許。
“謝陛下,為臣佛學修為尚淺,需要陛下給我們開悟講課。”張廷玉謝恩後坐下。
“妙緣,你幫著朕,賞張大人一碗碧螺春。”雍正指示。
義萱端著玉壺,來到張廷玉的案幾,小心的將茶幾上,五彩麻姑獻壽的茶杯倒滿。張廷玉雙手接過茶杯,一飲而盡後,再次謝恩。 “在陛下的佛法會上,得到陛下賜茶,如沐甘霖,三生有幸。”
現年六十歲,一輩子和張廷玉較勁的大學士加一等伯鄂爾泰,看到張廷玉被當眾賜了一盞碧螺春,不甘示弱的站起來作揖後發言。
“釋迦牟尼,惟我獨尊的我字,是指的眾生都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天真佛性。陛下用天下釋主,說明陛下參悟出,世間,非世間的一切色相、非色相的東西,都是這天真佛性所顯現的。”
“說的好,沒有想到你的佛學進步很大,賞茶!”雍正帝高興的指揮義萱倒茶。
弘晝低頭側目,看著義萱將熱氣如煙茶水,倒入鄂爾泰的案幾茶盞中,鄂爾泰大口飲後,豪爽的咂嘴,似乎是雨露瓊漿,意猶未盡的感覺。
義萱端著空茶壺換了一盞新茶,她靜默肅穆返回站在龍椅旁,彷彿就像是冰冷的雕像,眼睛望著大殿頂的藻井,對弘晝給她的擠眉弄眼都視而不見。
正大光明殿義萱是第一次來,五色旗的雲霞,懸在半空的,反而讓最具天下色彩的藻井,有了畫蛇添足的感覺。藻井中央掛一顆大龍珠,藻井的四角各懸五色明珠,雍正帝背後是一尊釋迦牟尼的畫像。
在畫像前有張金絲楠鑲玉幾案,幾案上有一尊半徑三尺的珊瑚樹,上面掛滿了水晶珠寶。在珊瑚旁是纏枝蓮的焚香金鼎一座,清幽的香柏麝煙,嫋嫋的升起。案幾上還有幾盞酥油燈,以及盤著龍紋的紅膏燭。
雍正帝舉辦法會,收了十四人為門徒,其中八位王公大臣俗家子弟,都取了法號。乾隆住在長春仙館就叫長春居士,允禮住的自得園,園名是雍正賜的,所以他就叫做自得居士。張廷玉的賜園之所以叫澄懷,是因為康熙賜給他澄懷二字,張廷玉住在澄懷園中就叫澄懷居士。雍正的圓明居士,也是以康熙賜的園名,就以圓明二字為號。
而弘晝的法號叫旭日居士,不是他住的地方是旭日園什麼的,是因為他出生在沒有月亮的日子,雍正帝就送他一輪太陽,補足了八字的缺憾,體現出濃濃的父愛。弘晝拿到義萱的符咒謎語後,心病釋懷,再看到自己的法號,知道父皇是愛他的,心裡暖洋洋的。十四人中的其他人,都不理解弘晝旭日居士,為什麼那麼叫,只有他們父子倆和義萱心照不宣。
“明年,朕要編寫《禦選語錄》與《禦制揀魔辨異錄》,現在朕準備兩部書的序文,這個月的課是你們十四人。等你們佛法開悟後,明年初,朕將召天下有學行僧人,在宮中開辦歷時約半載的法會。你們八個王公大臣,佛學要用功刻苦啊。”雍正的講出了他的計劃,勉勵在坐的八大臣,佛學修為不要被民間的修行者比下去。
大清按品級來分的話,從一品至正三品為第一梯隊,達到三品的這個級別才能稱為大臣,從三品至從四品為第二梯隊,是地方行政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正五品以下是第三梯隊,絕對處於從屬地位,少有發言權。
現在佛法會八人王公大臣中,基本都是正一品。王爺裡面是平郡王彭福最低,大臣中是張照左都禦史最低。雍正專門敲打他們,佛法修行也要超過大部分人的水平,不能讓天下佛門的人們看笑話。
雍正說話時候,看著義萱出神望著藻井,看得津津有味,於是冷不丁的說,“妙緣真人,替朕上香。”
義萱趕忙一福,收回心神,恭恭敬敬的來到釋迦牟尼的佛像前,上了三柱香。她剛回到雍正帝龍椅旁,雍正帝說,“你講講,為啥要上三柱香?”
從小在道門長大,沒有想過為什麼佛門也上三柱香。義萱不由的看著父親婁近垣,他目光是鼓勵的意思,義萱一福後大膽的侃侃而談。
“第一柱香代表著道,是對宇宙萬物本源的敬畏和尊崇。第二蛀香代表著德,是對道德和品行的追求和堅守。第三蛀香代表著法。”
雍正帝看到義萱用自己的立場解釋,覺得他有必要讓佛道交流統一。於是他望著在場的其他人問,“呵呵,你身在道門,用道門解釋,也無錯。那麼誰說說,佛門為啥也要上三柱香?”
覺生寺文覺禪師,元信雪鴻站起來回答,“佛家上三柱香,有三大說法。三根香分別代表戒、定、慧三種修持;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佛代表的是佛主釋迦牟尼佛,法代表了佛教的三皈五戒,僧代表的就是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