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第二十八章紅袖
夏日的莊親王府,穿著透氣青色棉麻道袍的義萱,坐在廳堂右側廳不顯眼的角落。她身邊坐著允祿兒子弘普的嫡福晉,十五歲身材壯實的虎兒哈月寧,及苗條秀美的側福晉郭嘉爾。在她們前面幾排的太師椅子上,坐滿了允祿的內眷。在廳堂左側廳內,坐滿了王府上上下下年老的女眷們。
在允祿的安排下,王子弘普的側福晉,年紀十四歲的郭嘉兒全程陪同義萱,負責介紹府裡的內眷和到場的嘉賓情況。義萱環視左右側廳內,烏央央的釵環首飾雲鬢堆砌的錦繡人間,穿著綾羅綢緞的旗袍佳麗們,不比雍正帝後宮的佳麗遜色。
坐在王府主母位置是允祿的嫡福晉,年紀三十出頭的郭絡羅美薇,她五官嬌俏柔美含蓄,沒有王妃奪人的氣勢。羅美薇為莊王爺生下過二子二女,但不幸的是三個子女都在出生後不久夭折,只有嫡長女和碩郡主活下來。現年十四歲的郡主不在府上,被雍正帝接到宮裡養著。
郭嘉兒所嫁的王子弘普是允祿的第二子,由於嫡福晉羅美薇生下的兩個嫡子都早卒,弘普實際上就是莊王府的嫡長子。他的生母是允祿的側福晉李純卉,她一口氣給允祿生了四子,夭折了兩個兒子,還有一個十歲的王子弘明,是允祿府排行第二的王子。
順著郭嘉兒的介紹,義萱看著坐在前排,側福晉李純卉富態背影,奶黃色旗袍上有一層暈光,彷彿渾身沾滿了奶油。李氏舉止投足都端莊大氣自信,身邊的眾福晉眾星捧月般的圍在她周圍,李純卉在王府才像嫡福晉,她的氣勢和紫禁城熹貴妃不相上下。義萱看著一旁臉色寡淡的嫡福晉羅美薇,忽然感覺到,和碩公主養在雍正帝身邊,會不會是給嫡福晉撐腰的局呢?
義萱聽戲詞裡說,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可哪裡想到,隨便一個皇家王爺的嬪妃,也是如此眾多,超出了義萱的想象力。年值三十五歲壯年的允祿王爺,不僅有嫡福晉羅美薇,和生了四個兒子的側福晉李純卉,而且還有五位美麗的側福晉朱氏,喇嘛氏,張氏,胡氏和薛氏,她們父家都是朝廷的貴胄大臣。
在側福晉後排坐著的是富察氏,王氏和廖氏三位庶福晉,別看不起這些貴女不是正妻,她們的父親也都是雍正帝的股肱之臣。再往後排的座位上,是沒有名號的妾室格格們,出身都是當朝中層朝臣人家的女兒。
義萱望著坐在自己的前面豪門貴女們,座位都是按照家族尊卑等級安排的,一個王府女眷名分和數量分佈,就是朝廷權力分佈的一個微觀縮影。雍正帝給沒有子嗣的嫡福晉羅美薇撐腰,將她生的郡主養在身邊,是不想她失勢留出空子吧。這十多個側庶福晉們一旦捲入正妻位置爭奪,朝廷上下也會被這些暗流所沖擊左右。
在郭嘉兒座的同排椅子,是王府的侍妾格格,以及王子弘普的妻妾。十五歲的弘普,已經有了嫡福晉和側福晉,還有一個妾室周瑩瑩,她也是朝庭重臣之女。
大開眼界的義萱,掃過郭嘉兒座位後排,都是一些身材魁梧壯實的嬤嬤們,她們陪伴著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年幼郡主們。她們肆無忌憚吃著茶幾上的點心瓜子,今天王府像是年會堂會般熱鬧,西洋人要在王府表演曲藝節目。
當!門口銅羅驟響,眾人吵雜話音被打斷,穿著朝服的莊親王和三十一歲的果郡王,一起走進大廳,雙方的家眷互相見禮後坐下。王府的太監,召喚穿黑色傳教士制服的,義大利的傳教士塞姆爾等人前來拜見王爺。
義萱第一次看到西洋人,這些眼窩深陷,膚色偏白,高鼻樑的洋人,眼眸是栗色偏藍的貓眼,黑色的頭發和東方人差不多,線條俊朗的五官,有種獨特的陽剛之氣。
不一會,西洋的樂器演奏會開始,這些傳教士演奏拉弦的樂器,這些樂器和華夏的弦樂器樣子和功能完全不同。眾人聽著旋律,就像是春風挾著濕氣闖進耳朵,可以聽到皮靴在雨天的石板踩出水痕的激越樂聲。
樂器演奏到高潮處,節奏和速度及節拍都像天籟的和音,王府的女眷們都不敢出聲,聽不懂也耐著性子聽。義萱覺得這些器樂太高深了,欣賞不來。
樂器演奏了一會後,接著又來了一個女胖子和一個男胖子,站在大廳中央又呼又吼的非常投入,但是她們到底在說些什麼、唱些什麼根本就聽不懂。大清朝的王府算是最前沿的,能夠有西洋樂曲的薰陶,義大利歌劇的高音歌唱,真的不能共鳴。
終於一位不到一歲的格格,在嬤嬤懷中大聲的哭了,哭聲刺破了女眷們賞析忍耐的困頓。歌手聽到嬰兒的啼哭只好停下來,有些尷尬的望著王府人們的反應。
一個嬤嬤和側福晉帶著嬰兒躬身給王爺行禮後,退出了演繹大廳,現場一下子沉默下來。對於歌劇這門藝術大家根本是沒見過,允祿王爺及時的站起來,邀請義萱上臺,想緩沖東西方文化差異帶來的迷失感。
“義萱,請你給大家歌嘯一曲好嗎。”
義萱站起來,從眾目睽睽中走到前廳,站在義大利歌手的身邊。允祿王介紹完義萱後,傳教士塞姆爾過來行禮。
“尊敬的婁小姐! 請你開始你的歌嘯表演吧。”
十七爺允禮在一旁插話,“義萱,你需要竹簫伴奏嗎?”
允禮看到十一歲的義萱,有些擔心她中氣不夠,不能發出大氣超邁,又飽含深意的嘯聲。
坐在他旁邊太師椅上的允祿則笑呵呵的說,“歌嘯古代最早就是女墟的悲聲,不用竹簫。”
在一旁的側福晉李氏,聽到義萱要表演歌嘯,以為就是口技表演,對著旁邊的一個側福晉說,“就是讓她學各種聲音技巧的表演。”
“哪個能勝過西洋人的唱歌?”
“古書上說,口技演好了,口中可變出各種哭聲,風聲,潑水聲,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另一個側福晉糾正說,“義萱是道士,他們日日練功打坐,下氣湧丹田,是可以發聲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