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問歸期未有期》第十七章大覺
隨著噠噠的馬蹄聲,弘歷的馬車朝著京城於西郊陽臺山東麓駛去。一萱坐在馬車上,開啟了車簾,看著滿山的紅葉和金色的秋意交映成輝,心情一下很舒暢。跟著弘歷的車馬出遊,既緊張又有些期待。他竟然讓自己這個道門的道姑,去佛門參加法事大會?
不一會兒車馬停在了大覺寺的門口,義萱跟著弘歷下車,一看建築氣勢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
整個大覺寺坐西朝東依山而建,體現前前朝建寺皇族契丹人朝日的文化習俗。山門上醒目門匾,藍底金字寫著,敕建大覺禪寺的字樣。原汁原味保留著,昔日帝王的隆恩浩蕩。
站在山門口,一萱腳步不由的止住,抬頭仰望大覺寺的門匾,嘴裡不知不覺的唸了一句,“大覺。”
弘歷手中拿著摺扇,聽到義宣只念大覺,而不是大覺寺,再看到她深思的樣子,就知道她上心了。於是弘歷故意的試探考問,“你這個道門的人對大覺如何看啊。”
還沒有等義宣回答,一個門口迎候的小沙彌,尊敬的走過來給弘歷合掌一福說,“阿彌託福,見過四貝勒,主持在等你。”
弘歷臉上冷漠貴氣的說,“好,我知道了,我馬上到。”
一萱聽到後,想抬腳跟著弘歷踏進寺門,沒有想到弘歷沒動身,而是用手中的摺扇指著門匾,望著義宣問,“說說看,你們道家如何看待大覺的。”
義萱被逼問後,只好望著大覺寺的門匾謹慎的說,“大覺是悟了大道,是修仙的人說的大覺金仙。”
“呵呵呵,你這麼理解?”弘歷馬上想到了,母親熹貴妃提到的封神榜演義話本小說,不由的嘲笑起來。
弘歷的態度有些惹怒了一萱,於是她不懼的看著弘歷問,“那該怎麼理解?”
弘歷用摺扇拍了一下一萱的頭,口氣是教導的意味,“佛教是沒有神的。”
一萱捱了一扇的打擊,不服輸的心性上來,忘了婁近垣的囑咐,開始自辯。
“大覺金仙,是經過內丹修煉而得道者。大覺天仙居於大羅天,不老不死永生不滅,仙境極樂無所憂愁。和西方教的極樂世界不是一樣?”
在一旁準備帶路的小沙彌插話,“這位修行者說的也算對,畢竟大道最後就是萬法歸宗。”
弘歷不喜沙彌給自己拆臺,他怎麼不知道義萱的意思,就是找個話題考考一萱而已。他不喜的臉色一沉,一抖手中的扇子說,“請帶路。”
“四貝勒,這邊請。”
義萱跟著弘歷走進了大覺寺的山門,走在青磚鋪就的小橋上,橋下是信徒們放生用的功德池,裡面灑滿了錢貝。過了橋就是天王殿,橋頭各有一個哼哈二將,一個坦蕩粗野青石匍匐在地,一個是挺著個胸閉嘴靦腆黑石仰面朝天。
義萱看到這個環境感覺就像換了人間的感覺,彷彿來到了仙界的三十三重天在人間的投影。
寺內四周的花草樹木彷彿都是修行了幾千年,被一種能炁包圍著,讓一萱靈魂上有種歸家的感覺。
大覺寺到處都是千年的古銀杏樹,金色樹葉如潮湧彙入視野,交織成一副絕美的秋意結界。看著這些金色就像是陽光聚集的問候,義萱感受到陽炁久違的照弗。
大覺寺內的寶貝眾多,有遼代的石碑、金代的石雕、明代的木構和大清的白塔。一萱每走一步彷彿都踩著遠古的韻律,雖然秋日的寺中,幾百年修行的古玉蘭樹葉已經凋謝,枝幹的滄桑不屈的仰望下一個春天。義萱瞬間即視天上人間,山風送來遠處山泉的歌唱,彷彿是萬千的佛陀在禪語。
在寺院的中軸線上的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無量壽佛殿、大悲壇及龍王堂,一座座雄偉氣派的建築層次櫛比。
寺院北面是僧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有方丈院、僧房和香積廚等。南面則是雍正帝在大覺寺的行宮。裡面有四宜堂、憩雲軒、領要亭及山石、泉瀑組成的園林式建築。
看到這麼華麗宏偉的寺院,義萱明白這裡和欽安殿一樣,是皇家專屬的佛教之地。
出生道門的一萱,看到如天上人間的大覺寺,心裡自然會拿破敗寒酸狹小的京師真人府來和這裡相比。京城的真人府簡直就是叫花子要飯,就是香火旺盛的顯佑宮也是不如這裡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