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氏:“這倒是個好機會。”可惜顧家已經有嫡女嫁給了齊王,再送人給太子只怕有些難。
可老太太又實在不想放棄這個機會。再想到太子那邊只用了個言官上了道摺子,她的孫女便得另外開府,這心裡就些犯酸。
齊王開府另住,到時候兒女便輕易見不到他們的祖父母,情份不免就及不上太子和秦王那邊,實在是虧大了!
太子能找來御史,他顧家一樣能找到御史。
於是隔了三天,又有御史上摺子,說現在是皇帝登基的頭一年,實在該公開選秀充陳後宮,另外太子和兩位成年的王爺如今也都只有一妃,為綿延皇室血脈,該為皇子們選側妃。
皇帝雖然腦子有些遲緩,卻也知曉如今不過是半壁江山,自然是駁了這道摺子,但卻收了幾個美人,並且打算讓兒子們把側妃也娶了。
然,馬上又有人道:“如今我軍士氣正足,又值春暖花開的時節,何不王師北上,直接將韃子趕出中原?”
皇上聽了這話,果然將注意力放在了北伐上。
老實說,兒子娶側妃不過是早晚的事,但他的時日卻不知道還有多少,若不能一統中原,只怕他連死都不能閉眼。
劉永安忙站了出來,“兒臣願意替父親分憂。”
此話馬上得到武將的響應,要求出徵。
其實劉成方自己也是熱血沸騰的,可又擔心自己的身體禁不住,只好將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
可若論行軍打仗,也就長子有經驗,能得到眾武將的信服,再說從南昌往北馬上就到了千古以來易守難攻的荊襄,若沒有奇謀良計,要想輕易獲勝何談容易?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理由,若是戰事拖得時間太長,萬一韃子內部統一起來,他也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這幾年開戰的全是舉著鋤頭的農人,若是遇到善戰的韃子,肯定不會勝得這麼容易。
另外,劉家起來得太快,和很多大將之間根本沒有生死與共的交情,萬一有人叛變,徐清一個人也難免有不周的時候,這也是他屢屢親征的原因。
可如今,他的身體已經禁不起這種長途奔波,只能寄希望於長子身上。
皇帝覺得大兒子既然要帶兵打仗,這會兒就算給他指了側妃只怕也沒有時間娶回去溫存,倒不如大軍班師回朝再娶。
至於二兒子和三兒子,倒可以先把側妃給娶了,不然歷朝歷代男人皆是三妻四妾,唯獨劉家反其道而行,如此這般豈不是讓天下笑話?
不過,他也不好越過太子,單獨給秦王和齊王指婚,最好是等到太子出兵攻克下幾座城池的時候,他先給秦王和齊王將側妃娶了,也好安撫眾人。(未完待續。)
喜歡童養媳的春天請大家收藏:()童養媳的春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