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王菁送走秦王妃,大郎那邊的伴讀已經挑好了。
他挑的三個人分別是徐牧、唐茂、鄧銘。
王菁便當著大家問大郎,“為什麼選他們三人?”
大郎:“徐家哥兒功夫很好,唐茂他爹很厲害,他這個知道的很多,鄧銘書讀得好。”他說完了又道:“其他人也很好,可惜兒子要不了這麼伴讀,要不弟弟的伴讀我也幫他選了吧?”
徐牧是徐清的長孫,功夫自然不錯,今年八歲,不僅相貌好,且逢人三分笑,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和大郎很熟,選了他王菁一點都不意外;至於唐茂他爹就是唐三拳,因屠了一座城,後來雖然已經洗心革面了,但惡名在外、計謀百出,一般的對手遇上他只有降的份,偶幾個不降的,也被整得很慘,大郎一向愛聽他打仗的事,對他的兒子愛屋及烏,本人王菁也看到了,目光很純淨,是個好孩子;至於鄧銘的爹,則是和劉永輝一起守南昌的一位大將的兒子,估計大郎這是有意在對劉鎮嶽示好。
還不到七歲的大郎,能這麼選伴讀,王菁還是很高興的,不由想要摸摸他的頭,卻被兒子故意躲開了。
王菁:“二郎,你要哥哥幫你選伴讀嗎?”
二郎聽到大郎要為自己選伴讀,本來挺高興的,現在有了他娘撐腰,則道:“哥哥幫我選,我幫哥哥選。”
這小子,還想著平等呢。
王菁:“哥哥大一些,可以幫弟弟選,弟弟小,只能選自己的。”反正今天只要送敢送孩子過來的人,都是準備和東宮交好的,讓孩子自己選,也免得讓各位家長覺得不公平。“沒選上的,你們也可以請到家裡玩。”
功課是一回事,但孩子們也要自己的童年,大郎肩上是有責任的,但二郎王菁準備讓他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物以為聚,人以群分,二郎看著這麼多孩子,覺得哪個都好,選得眼花繚亂,最終還是大郎幫他決定了。
王菁中午便設了宴,讓他們兄弟自己招呼這些孩子們,臨走時又讓他們給每人送了套文房四寶。
大郎和二郎由此每天開始了他們的讀書生涯。
大郎和二郎選伴讀的事雖然結束了,但是齊王妃心裡卻結了一個大疙瘩。
之前皇帝選了老三去印鈔局的時候,小顧氏心裡其實是有些得意的,加上眾多想走齊王路子的各家夫人太太小姐們的奉承,未免讓她心裡有些飄飄然。甚至以為憑藉著皇帝的看重,皇后的喜歡,完全可以壓制太子,就算不能,也可以為母族謀得更多的利益,哪想她這邊才放出流言,那邊馬上有御史讓他們不能跟帝后住一起了。
這事實在是太過湊巧了。
更何況那御史是劉永安的同年,這裡面也不知有沒有他的手筆。
“文人不都是很清高的嗎?怎麼現在就開始舔太子的臭腳了?”齊王妃暗自罵了幾句,也只得罷了。
可家裡好容易將她嫁給了齊王,自然是想讓顧家再上一層樓的。
若是太子妃有個強大的母族,估計齊王妃也就歇了這份心,偏偏太子妃的身世又經不起推敲,她心裡實在是不服氣的很。
趁著花朝節的機會,使人給祖母蘇氏傳了信,“太子身邊沒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