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的是一家醬肉館,此時剛好是醬羊肉出鍋的時候,醇香撲鼻,引得行人垂涎欲滴,就連王菁也狠狠地吸了一下鼻子。
王慎遠剛三歲,不認得“醬”字,卻知道要吃牛牛。
“好,我們去吃牛牛。”王菁笑著去抱他,他卻邁開兩條小腿,先跑進去了。
他們將醬肘子、醬牛肉、醬羊肉全要了一些,吩咐店家切得薄薄的端了過去。
王慎遠還不是很會用筷子,王菁喂他吃。
這小傢伙卻偏愛牛肉,不是很喜歡吃肘子。
文氏道:“之前都給他喝的羊肉湯,沒怎麼敢讓他吃牛肉。”
“吃完咱們再逛一會兒,要是怕他積食,回去可以喝一點山楂茶。”王菁安慰道。
在濠州的時候,平時是看不到牛肉的。
耕牛是農人們最主要的農具了,若非病死,根本沒人會捨得殺牛。更何況官府不充許這樣的事發生,別的地方不太清楚,反正劉成方對這方面管的挺嚴的。
到了山東,賣牛肉的漸漸就多了起來,京城醬牛肉的生意更是紅紅火火,好得超出想像。
王菁邊吃邊和文氏商量,“我們要不要各個菜系的菜譜都列出來?看顧客喜歡什麼樣的,自己挑選。”
文氏搖頭:“那樣豈不是要好幾個大師傅,不如專攻一樣。”
王菁深以為然。
“那我們就做徽菜。等下回去,我就把菜譜譽寫出來,拿出去拓印個幾十份,給他們備用。至於招牌上的字,還是請大哥書寫吧。”她說的是王衛平。
這也算得上是名人效應了吧?
文氏道:“這沒問題,不過我覺得他的字並不比長字的好呢。”
王菁道:“長安在練字上下過苦功夫,寫的毛邊紙只怕要好幾個大車來拉呢,大哥是前幾年耽誤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怪餘氏那老虔婆害的,可惜現在人死如燈滅,再多的怨恨也隨風消散了。
“咱們才來幾天?西邊那院裡就呆不住了,託人帶了信給我們,要來京裡呢。”文氏不耐地說說。
王菁露出不可思議的神色來,但也能明白姜氏的想法,王衛平這一進京,也不知何時才會再回滁州,而姜氏帶著幾個閨女厚著臉皮貼到京裡來奔投,孤兒寡母的王衛平不收留他們倒顯得無情無義了。
就連文氏也以為姜氏母女要到京城還必須再過一段時間才成,哪想食百味還沒開張,姜氏母女就到了。
姜氏不僅帶了她的嫡女和庶女,還帶來了王大姑娘。
王大姑娘今年也是十七,若沒發生之前那些不堪的事,早該嫁了,可這些事說到底最先還是姜氏授意的,況且姜氏目光短淺,又無根基,好逸惡勞,幾年下來手裡的銀錢早花得差不多了。倒是馮氏,之前幫李記打理鋪子的時候,斂了不少財,不然餘氏和王衛川也不致於這麼看中她了。
王衛平夫婦進京之前,馮氏也不知用了什麼手段,竟然讓餘氏又心甘情願地帶著她們母女又來了京城。
郭之興現在託著王衛平走了翰林學士的路子,入了翰林院,做了編修,和同僚們住到了一起。文氏不想見到姜氏這些人,但又不能不管,只得把人暫時先安置在王菁附近,也就是他們之前郭之興住的地方。(未完待續。)
喜歡童養媳的春天請大家收藏:()童養媳的春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