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她就告訴了姜氏一句話“太太若想去京城奴婢這兒還有些銀子。”
她只說有銀子,偏就不把那銀子拿出來,末了才來上一句:“要是大家都走了,不知大姑娘怎麼辦。”
姜氏自然不想這個丟人現眼的庶女再跟著他們,可是不表態馮氏就不給銀子,這麼大一家子進京,花銷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況且她又沒有什麼陪嫁,餘氏活著的時候又愛斂財,連手指縫都沒漏出一星半點,丈夫又是個沒用的,現在他們死了落得個清靜,可她這活著的人怎麼辦呢?
就算庶女出嫁少打發一些,可她還有一個嫡親的閨女,還有這麼小的兒子,孤兒寡母的日子再不長心去算計去爭取,只怕這日子就沒辦法過下去了。
她早料準了王衛平不敢趕她走,不然光唾沫星子就能把狀元爺的腰給壓彎。
姜氏安頓好,等到第二天早上,約摸著王菁吃過早飯,就把幾個姑娘一起帶著到她這邊來了。
幾個姑娘這次老實多了,一個個恭敬有加地王菁行禮。
伸手不打笑臉人,王菁也客客氣氣地同她們說話。
“咱們也是正正經經的親戚,打斷了骨頭連著筋,以前多有對不住的地方,請姑奶奶看在上一輩的份上不要和我們計較。”姜氏當著幾個姑娘的面說道。
王菁:“好說,好說。我這個人一向奉行的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再說我們又是正經親戚,肯定要相互照應的。”言外之意,之前的事我不追究可以,但你們最好也別太過份了,想要別人尊敬你,首先你要尊重別人。至於以前的事,我就大度些不跟你們計較了。
姜氏還算識趣,坐了一會兒,見王菁不冷不熱的也不怎麼理人,帶著孩子們又回去了。
之後王大姑娘就沒再過來,倒是王二姑娘和王三姑娘每天都過來,每次來的時候要麼是絲帕,要麼是絡子,再不然就是鞋襪。
“都是我們親手做的,還請姑太太不要嫌棄。”王二姑娘說道。
其實設身易地王菁都覺得自己只怕做不到比這位姑娘更謙卑了。想想她們小小年紀,失去父親,王菁的心又有些軟了。
但她卻牢記得農夫和蛇的故事,不遠她們,也不親近她們。
王姑娘們所求,不外是親事了。
其實她們若肯安分守己,憑著餘氏之前留下的名聲,給王二姑娘和王三姑娘在滁州找戶殷實的人家應該還是很容易的。就算是王大姑娘,當日她和姜氏侄兒那事,文氏也處理得乾乾淨淨,只要願意嫁到外處去,應該還是不成問題的。但她們卻甘願在自己和文氏面前低頭伏小想嫁到更好的地方,這個王菁就有些為難了。
說句老實話,她和文氏也來得有些天了,除了王衛平的姑母那裡,也就去了劉永安的小姑母家。
許是長時間不走動的原因,胡家見他們並不熱絡,小姑母劉氏更是連飯都沒有留,只是閒話了幾句就端茶送客了。
這麼一來王菁就算想幫她們介紹親事,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但這話又不好明說出來,只好拒收她們那些東西,希望她們在她這兒走不通再換別的門路。
當然,她還有些好奇,她們為什麼不去於家,而是來燒她這個冷灶。
讓杜鵑去打聽了一番,回來道:“那邊說姑太太根本沒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