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大業八年,隋開皇八年,公元五八八年,正月初一。
隋國昭告天下,宣佈隋、齊兩國聯姻,永結秦晉之好,隋國公主楊阿五將嫁給齊國小皇帝,並且派衛王提親!
這個訊息一出,萬民歡呼,百姓們雖然不懂太多,可也知道兩國遲早有一戰。
現在兩國聯姻,看樣子是不會打仗了,這對於百姓來說是天大的好事兒。
得到這個訊息,高順快速趕回鄴城,訊息傳播的速度很快,想要封鎖已經來不及了。
尚書檯,高順召開緊急會議,一品以上大臣都到了,一起商議這件事。
“陛下,隋國的使團已經到了虞州,被我軍攔下,副使帶著隋國國書,還說衛王楊爽才是正使!”
禮部尚書催儦彙報,高順面無表情地說道:“好一個楊堅,竟然顛倒黑白,他還真是捨得,就不怕他女兒受苦麼!”
大臣們沒有說話,別看現在高順不同意,沒準見到楊阿五就不一定了,他們早就聽說了,那個楊阿五美姿儀,性婉順,讀書知禮,溫柔可人。
大家都是男人,沒人敢說不喜歡美女,而且楊阿五血脈高貴,不是他們能夠評價的。
“陛下,不管怎麼說,隋廷這一手讓我們的確很被動,除非我們說出隋國的目的,如此火器的秘密一定會暴露。
依微臣之見,隋國聯姻是假,拖延是真,就算他們拿到火器,我無法在短時間大批製作。
而兩國交戰,主要還是靠刀劍,聽說隋國各州郡都在大力開採鐵礦,想必是在備戰。”
裴世矩這段時間一直跟在高順身邊,對高順的心思比較瞭解,並且比較贊同。
高順打算用兩到年的時間,滅了高句麗,收服新羅、百濟,一邊練兵,一邊檢驗火器的威力。
自打火火器實驗成功後,工部就沒停止過製造,格物院的工匠都是表面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改進,真正的工廠另有他處。
而隋國這麼多年也一直在發展,只是和齊國不同,楊堅已經快五十歲了,而高順正值壯年。
楊堅擔心自己的身體撐不了太久,太子楊勇又不是高順的對手,這才把女兒嫁給高順,來動搖高順的決心。
讓楊堅下定決心的原因,正是火器的出現,火器威力巨大,非人力可抗拒,如果現在兩國交戰,隋國必敗無疑。
楊堅很清楚齊國的實力,所以盡力拖延開戰,甚至是不惜犧牲女兒和弟弟,只為佔據大義。
所以隋國先入為主的詔書一出,天下百姓都會覺得楊堅嚮往和平,如果高順主動挑釁,恐怕會有人反對。
即便齊國進行闢謠,只要隋國把公主送過來,除非齊國直接開戰,否則高順只能接受聯姻。
尚書檯內一片寂靜,這種事他們只能分析,不能拿主意,到底是現在與隋國開戰,還是接受聯姻。
高順一時間也無法抉擇,只能讓眾人回去想想,他自己也好好想一想。
隋國顛倒黑白,欺騙天下人,百姓信以為真,如果齊國拒絕,百姓會不會失望。
此時此刻,高順突然想起《三國演義》裡的一句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歷史上曹操應該沒說話這話,可此時的高順突然想拋開一切,隨心所欲為所欲為。
可理智告訴他,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會打亂他所有計劃,甚至丟了一統天下的機會。
就在高順猶豫之時,突厥聯合西域諸國派使者前來祝賀,對他們來說,他們不希望看到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
最可氣的是,國內竟然還有一些官員,看不出隋國的用意,竟然上表祝賀,氣的高順破口大罵。
“豈有此理,一個個都稱自己是讀書人,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麼,這麼明顯的事兒看不出來,如此無知豈能為官!”
高順想要罷他們的官,吏部尚書顏之推趕緊勸阻:“陛下,有道是不知者無罪,地方官員不知真相,不清楚事情始末,所以勿信謠言。
如果此時動他們,反而會使此事愈演愈烈,若是那些官員能力尚可,無辜被罷官豈不是很冤枉。
陛下不妨對他們進行一次考核,若有真才實學則警告他們,若是訛誤之輩再罷免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