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貶低對手。
想要打敗對手,一方面力量勢力要壓過對方,另一方面儘可能瓦解對方內部勢力。
如何瓦解?大義也是武器之一。
之前說,佔據大義讓劉邦的的行為合理化。
同樣的,劉邦佔據大義,把項羽給黑的不像樣,既是說給別人看的,更是說給項羽內部看。
其他人一看,項羽原來是這麼個人,我們不和他玩了。
項羽內部的人一看,原來項羽這麼壞,幫他賣命不是助紂為虐嗎,我們不給他做事了。
人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到理由,或許是利益,或許是心理層面的。
但是如果你能讓別人覺得他自己這麼做,並不是那麼正確偉大,甚至很可恥丟人,那麼這極有可能動搖對方的內心。
這也就起到的瓦解對方的作用。
兩國一旦和親,那雙方就是親戚,聰明人可能知道這是一種交易,可百姓不見得明白。
第四,內部自我賦能。
前面三點,佔據大義說給別人聽的。
但是,佔據大義同樣也是說給自己聽的。
之前說了,人做事一定會找給理由。
如果這個理由足夠高尚,那麼它產生的作用會超過金錢、物質甚至生命。
比如,十字軍東征,打出的旗號就是奪回耶路撒冷。
因此,當時歐洲不知道多少人,為了救贖自己,拋妻棄子、變賣家產加入東征大軍。
佔據大義,可以讓自己的行為披上一層更光輝的色彩,從而讓自己覺得,自己做的這一切是神聖而又光榮偉大的事。
這樣帶來的效果就是,面對困難時士氣極其高昂。
大義的使用,其實就是一個從心裡非利益層面說服對手、自己人的策略。
讓對方覺得自己行為更正義、正確。
但是更多時候,大義其實是利益的一層外衣,讓這些爭奪利益的行為變的合理化而已。
兩國的較量,與楚漢相爭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只不過其中少了諸侯的參與。
而之前的爭鬥,可以說是表面層次的,哪怕是現在,兩國其實都在暗中散佈對方的可惡。
一旦聯姻,雙方的爭鬥就上了一個層次,大義即是民心,民心的重要想必不用贅述。
楊堅看懂了其中的關鍵,知道這是高熲的真正用意,而且如果高順不答應也沒什麼損失,反而給他開啟了新思路。
高順扣留楊爽,那就讓他扣吧,他反而可以以此來激勵士氣,醜化齊國,讓一個細作的形象變得大義凜然。
齊國研製出火器,可以說成妖術,而高順就是妖魔化身,每天都要吃人,格物院的工匠其實都被他吃了。
愚昧是一種陋習,如此卑劣的手段,卻可以引起百姓的恐慌。
都說謠言止於智者,可世上哪有那麼多聰明人,很多人自詡聰明,可看到一些事情,還不是控制不了自己。
格物院成了眾矢之的,很多工匠的親人不放心,非要鬧著看望親人。
可格物院事關重大,朝中沒人能做主,只能快馬報告給高順,高順聽聞哭笑不得。
“他們要探望,就讓他們探望,咱們保密措施已經很嚴格了,換個地方就是了。
監獄裡的犯人還是探視呢,他們是國家的功臣,這次讓他們和家裡說清楚,他們很安全。”
得到高順的指示,風波得到平息,可齊國的百姓可以驗證隋國的就不行了。
這件事兒過後,朝廷還沒查出個結果,隋國又派出使臣,要與齊國和親。
獨孤皇后不同意也沒辦法,楊阿五哀求也沒用。
“母后,我不嫁,聽說那個高廣敬是個魔鬼,專門吃女人和小孩,孩兒去了還有命在……”
獨孤皇后即是心疼又有些無語,她見過高順的畫像,平心而論那絕對是天下少有的美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