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對待高句麗,高順打算一統天下再收拾他們,可仔細一想不對,這件事不能拖。
歷史上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都是以失敗告終,唐朝更是用了十四年,才滅了高句麗。
當時的高句麗是東方的一個強國,土地和人力都似乎威脅到了當時中原王朝,對中原的東北邊境的安全有著強大的隱患。
再加上當時的高句麗進一步加強集權統一,晉朝時期中原陷入動盪不安,而這個時候高句麗伺機崛起。
等到了南北朝時期可以說非常的強大了,已經成為了當時東北霸主,所以到隋唐時期不可能會任由它在這麼的擴張下去,在它沒有強大起來之前必須滅掉,一解後患之憂。
正常情況下,高句麗是需要每年向中原王朝進貢,高句麗不僅不進貢,反而多次的背叛當時的隋朝。
不進貢就算了,而且還多次向隋朝的遼東地區發生小規模的鬥爭,這下徹底惹怒了隋朝,隨後直接率軍三十萬,分水陸兩軍進行攻打高句麗。
最後雖然沒有徹底的消滅高句麗,但是給了他們狠狠的一次教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據史書記載,若是任由其發展下去,再過幾十年,高句麗的人口將達到了六七十萬戶人家,人口方面也達到了三百多萬。
同時高句麗這個國家一般都是牧民比較多,人的風格也是比較彪悍,比較善於騎射,能征善戰。
其軍事素質方面完全不弱於中原王朝,其實力不同小覷,所以在當時隋唐兩國肯定不會任由這個國家這麼發展下去。
既然知道歷史,那麼高順就不能任由其發展,而且現在打高句麗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百濟新羅聯盟。
大寶二年551年),百濟和新羅為擺脫被高句麗奴役的地位而開始聯合攻打高句麗。
高句麗丟失朝鮮半島中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肥沃的漢江流域。
百濟新羅聯盟的主戰者百濟在對高句麗的戰爭幾乎精疲力盡。
承聖二年553年),新羅以幫百濟的名義出兵,但卻對百濟發動了攻勢,最後將整個漢江流域全部納入囊中。
怒於新羅的背叛,百濟聖王第二年攻新羅西部以報復,但被新羅擒住,後被處死。
二者的聯盟如今處於解體的狀態,高順卻有意重新將他們聯合起來。
面對共同的敵人高句麗,高順覺得他們有理由同意,但也可能會拒絕,因為唇亡齒寒的道理誰都懂。
不過這並不影響高順的謀劃,他立刻著急大臣商議此事,打算討伐高句麗!
大殿之中,五位內閣大臣圍坐在一起,高順還沒有來,他們卻已經討論起來。
“陛下討伐高句麗,恐怕要給隋國機會啊!”
“是啊,東夷雖小,卻難征討,若是強行出兵,後患無窮。”
對於高順的打算,大臣們都不同意,他們和高順一開始的想法一樣,怕隋國趁機發難。
這時高順走了出來,看了看五人,然後走到中間的位置坐下,五位大臣紛紛行禮。
“諸位的擔心朕都知道,但高句麗的威脅,想必諸位也應該都知曉。
三十年前,高句麗與百濟、新羅交戰,如今三方共同發展,其中以高句麗實力為最。
我朝經營遼州數年,時常受高句麗的騷擾,如今攻打隋國實力不足,但朕覺得高句麗可以。”
高順說完,幾位大臣看了看對方,他們不知道高順哪來的自信,竟然說打得過高句麗。
裴世矩道:“陛下,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您如果不瞭解高句麗的情況,萬不可輕易下此結論。”
“哦?愛卿這麼說,是對高句麗很熟了?”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