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知的事物,人類通常有兩種情緒,恐懼和好奇。
而高順講的內容,正是人們不知道的範疇,不光是學生,老師們也都聽的十分認真。
“單純的五行劃分,其實是不完整的,其實在天地間,有上萬種物質存在。
這些物質都有獨立的特性,就比如鐵比金堅硬,但卻容易生鏽,被火一燒就變化。
而金沒有鐵堅硬,卻不會生鏽,用火燒也不會變色,這就是物質的特性。
物質之間也會相互反應,就比如滷水可以點豆腐,鐵會生鏽,這都是因為物質間發生了反應。
以上的這些現象,朕稱之為化學反應,是格物之道日子一項,與之對應的就是屋裡反應。
物理反應生活中也有很多,比如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這就是水的凝固過程……”
哪怕是高順儘量翻譯,並且舉例子,學生和老師們依舊一臉迷茫,實在是跨越太大了。
這也不怪他們,高順也沒太仔細解釋,反正教材裡都有,讓他們慢慢學就是。
“無論是物理還是化學,在我們日常生活用都可以應用,就比如建築用的滑輪組,可以讓一個人拉起上百斤的貨物。
還有我們使用的蠟燭,其實燃燒也是一種化學反應,火併不是獨立存在的物質。
金屬有千萬種,金銀銅鐵錫,木有千萬種,楊柳榆松柏,水只有一種,但它可以融入很多物質。
火也只有一種,但是火源可以是多樣,土壤的成分很複雜,裡面有很多有機物和無機物,日後你們可以慢慢學習。”
一堂課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們還在迷茫之中,讓他一節課就講完物理化學不現實,還是要循序漸進。
在孩子們崇拜的目光中,高順滿意地離開,他之所以說這麼多,就是讓他們聽不懂。
這些知識都是中學教的,後世只要是念過高中的就應該學過,至於學的好壞暫且不論。
高順曾經也學過,按理說早忘了,可是他穿越後加深了記憶,所以曾經的知識又都想起來了。
但也僅僅如此,他想憑藉高中的知識造飛機導彈是不可能的,汽車電視機也有些費勁,但蒸汽機還是可以的。
只是現在沒有人瞭解其中的原理,這年頭數學還停留在加減的層次,方程什麼的更不用提。
所以他想實現科技發展,就必須有一批專業人才,這也是他辦書院的原因,還專門制定了教材。
等朝廷的官員足夠後,專業性人才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是人才的培養需要時間,他可以採用填鴨式教育,卻沒法拔苗助長。
高順預算過,要想點亮科技樹,最起碼需要五年的時間,先培養一批人才,讓他們摸著石頭過河。
而在這五年裡,高順也不能閒著,先不考慮戰爭,光是民生問題也有許多。
天災人禍,光是自然災難,就是歷代王朝最大的挑戰,洪澇、乾旱、蝗蟲、地震、海嘯、瘟疫……
無論是哪一個問題,都有可能拖垮一個國家。
覆滅陳國後,華夏兩條母親河都納入了齊國版圖,治河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對此高順派出專人,考察長江、黃河沿岸的情況,對河道的穩定做出判斷,提前做出預防地舉動。
和兩條巨龍對著幹是不可能的,現在還沒有那個技術,既然幹不過那就躲吧,儘量避開有危險的地段。
而醫療,也是重要的水平,高順倒是看過黃帝內經,可現在已經有了。
張仲景出生了,可孫思邈和李時珍還沒出生,所以此時的醫術遠沒有後世發達,甚至有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巫術。
對此高順有些慌啊,在醫療不發達的年代,一個小病就是要死人的,將來有一天輪到他,一個闌尾炎估計就要命了。
所以他同時也組建人員,開展了醫術的研究,模仿神農嘗百草,研究記載藥性,配置藥方。
有了之前的基礎,這個工作倒也不難,只是藥方的效果需要驗證,所以也是個需要時間的工作。
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高順感嘆了一聲,回到了宮裡,感覺到前路的漫長,高順頓時覺得沒心思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