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人術也就是相術,是古代華夏術數之一種。
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氣色、體態、手紋等推測吉凶禍福、貴賤夭壽的相面之術。
相術的起源應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據《大戴禮記》記載:“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
與此同時,“聖人異相”的意識也已出現,據史載,伏羲人首蛇身,神農人首牛身等。
說明三皇五帝時期,相術已不知不覺萌芽起來。
在華夏古代,這並不是迷信,高順只是隨口一說,無非是找個理由。
其實,命運是不可預知且時刻存在變數,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努力上進,正確判斷人生的選擇才可把握命運。
假使真有上天,其也只是自然的實體代表,依自然根據不同人的人生予以不同的考驗。
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只可用於趨利避兇,故而切勿迷信相術。
只是高順心裡這麼想,魏長賢並不知道,從此以後他一直觀察高順,驚訝的發現他相人之準,古今罕見。
結果就是,朝廷選拔官員時,都要先看一下面相,漸漸的忘記了初衷,還引起了一番波瀾。
承光五年,公元五七七年,三月。
銅雀臺,百家書局新書售賣,天不亮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沒辦法只能調來軍隊維持秩序。
一百文一卷的價格,足以讓很多人瘋狂,訊息發出一個月,很多讀書人選到而來,只為了買幾卷書。
這次百家書局售賣的書,主要是科舉考試的內容,其中包括《論語》、《孟子》和六經,並沒有其他的雜書。
這對於讀書人開來說,相當於教材,一套下來十貫錢不到,在之前只能買一本。
高順站在銅雀臺上,陽休之站在旁邊,欣慰著看著這一幕,忍不住感慨道:“殿下此舉,善莫大焉,既成全了天下讀書人,也成就了齊國。”
高順聽了哈哈一笑道:“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如今這書,只是個開始,接下來書院的建立,還要各位先生多操勞。
要不是大戰過後,國庫空虛,孤又何嘗行此商賈之事,贈百萬卷書又何嘗不可。
只是紙張印刷皆有成本,工匠們也要吃飯,暫時只能如此,日後朝廷可給與幫扶。”
“善!”
幾位先生皆稱善,魏長賢和徐陵站在後面,徐陵的目光有些複雜,內心顯然不平靜。
“殿下,如今這些書,只是浩瀚書海中冰山一角,臣建議朝廷收錄天下之書,重現百家之盛世。”
魏長賢本來只想修史書,現在慢慢地也轉變了思想,一部晉書算什麼,他忽然有了一個想法,那就是彙集天下圖書。
“哦?先生之意正合孤的心意,否則孤也不會給書局起名為百家。
要說天下之書,無外乎經史子集,朝廷可以修建四庫,來收納這些書。
有朝一日集大成者,可以匯聚成一部書,名為四庫全書!”
高順說的風輕雲淡,可在場之人聽了都心驚,四個庫房的書,那得有多少本。
還要匯聚成一本,那豈不是說要把天下的書都收集進來,那將是多麼浩大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