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尚書的反應,也算是在高順的預料之中,其中斛律光不在,所以來的是兵部侍郎。
“諸位,內閣之臣舉足輕重,關係到大齊的未來,所以地位不在尚書之下,你們真的不考慮考慮麼?”
高順還在繼續,看起來很像是蠱惑,幾個大臣面面相覷,最終還是沒有人出頭。
高順點點頭,看來這些人還算是識時務,既然他們主動放棄,那就別怪高順沒給他們機會。
於是高順叫出來兩人,這兩人眾人也熟悉,一位是吏部侍郎,國子監主事陽休之,另一位是禮部侍郎,太子太師魏長賢。
二位是內閣第一批人員,官職從三品直接升到了從一品,可謂是一步登天,站在了齊國權利金字塔的頂端。
內閣大臣不同尋常,不但需要人品才學,還需要經驗和閱歷,所以高順目前只找到兩位。
不過高順現在還是太子,所以他也可以算一個,再加上顏之推、李德林、薛道衡,還有魏收的外孫李師上高順可用之人也越來越多了。
“諸位都是我大齊的頂樑柱,你們的一個決定,關係到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
所以我希望希望你們秉承公心,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間對得起良心,不要讓父皇和孤失望!”
高順一番話,說的是義正辭嚴,表面上是讓眾人有公心,實際上是要他們有忠心。
“臣等謹遵殿下教誨!”
非正規場合,高順對他們也很尊敬,但此時高順是太子,也就是君,他們是臣,必須明禮。
“既如此,內閣即日起正式成立,輔佐帝王參機政事,第一個任務就是重新理順地方官員,劃分為五級……”
高順說了自己的想法,取消刺史、太守的稱呼,採用總督、知州、知府、知縣、里長這樣的稱呼。
如此等級分明,責任明確,而武將的官職暫時沒有變動,從下到上,九品到一品分別是:
裨將軍、偏將軍、橫野將軍;清野將軍為九品從正;
虎牙虎奮將軍、飛騎隼擊將軍、平越殄夷將軍、靜漠綏戎將軍為八品從正;
蕩邊開域將軍、揚麾耀鋒將軍、雄烈恢猛將軍、戎昭武毅將軍為七品從正;
逾岷越障將軍、逾岷越障將軍、明威顯信將軍、勁武昭勇將軍為六品從正;
輕車樓船將軍、伏波凌江將軍、折衝制勝將軍、廣德弘義將軍為五品從正;
振威奮威將軍、中堅中壘將軍、建忠建節將軍、鎮遠安遠將軍為四品從正;
冠軍將軍、領左右將軍、武衛將軍、護匈奴羌戎夷蠻越校尉、龍驤將軍為三品從正;
四安將軍、中領軍、中護軍、四平將軍、左衛將軍、右衛將軍為二從品;
四鎮將軍、中軍鎮軍撫軍將軍領軍、護軍翊軍將;驃騎車騎將軍、衛將軍、四徵將軍為正二品;
大將軍,為從一品。
軍政分離,內閣大臣和六部尚書為從一品,六部侍郎為正二品,省部總督為從二品。
重新劃分了官職,代表著官場制度更加清晰明瞭,而後高順又提出了御史的職責,讓所有官員都臉色微變。
御史可以直接上書皇帝,彈劾百官,雖然官職不高,但職位卻很重要。
“平時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孤之所以重用御史,就是要肅清朝堂的風氣。
有些官員手中有了權利,很容易以權謀私,這種事是不允許的,所以你們以後要小心。”
與其皇帝派人監視,引起官員不滿,還不如分化文官集團,讓他們相互制約。
只是這樣一來,高順以後估計要捱罵了,畢竟他做了很多事,是這個時代的人理解不了的。
“朝廷科舉已經進入正規,地方考試也開始進行,不過百姓讀書殊為不易,所以孤改良了造紙術和印刷術。”
說著高順讓太監抬上來幾樣東西,分別是一疊紙、幾個印刷土塊和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