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的推恩令,削弱了諸侯的實力,反其道而行之,在契丹的地盤上,也可以有八個首領。
不過現在這個時候,朝廷只能冊封一個,黎部首當其衝,高順答應讓他當首領,也算是給他個安慰。
不過他覺得自己可以當這個首領,其他部落可不這麼認為,只要有人質疑他的權威,朝廷就可以主持公道。
打一棒子給個甜棗,也許這才是御下之道,獨孤永業看起來好像做錯了事,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
壞人都讓他做了,高順過來就可以當好人了,而契丹的反抗也連累了獨孤永業,高順也趁機敲打敲打他。
打破獨孤永業之前的部署,安排齊軍與契丹人一起建設,這個過程也需要磨合,但契丹人的牴觸明顯小了許多。
高順承諾給契丹人房舍和土地,並且設立府兵,也就是說春天那些齊軍也要開荒種田,爭取自給自足。
之所以採用府兵制,也是不想藩鎮的實力過於強大,減少造反的風險,不過會影響一些戰鬥力。
同時,府兵自給自足,朝廷的負擔也小的多,不用專門撥款養職責軍人,而且沒有戰爭府兵還能有富餘的糧食。
現在齊國基本上已經實現府兵制,在這個基礎上,朝廷才有能力支援大型戰役。
而真正的職業軍人並不多,也就是幾萬禁軍,用來拱衛皇權,保護高家政權。
再加上契丹自制,可以減少牴觸情緒,只要他們住在城池中就難免受漢文化的影響,潛移默化中被同化。
而且朝廷並不會真正支援某一方,有的部落不願歸順也不要緊,那是因為他們沒看到好處。
黎部被迫改造,但未傷元氣,朝廷冊封首領為刺史,用不了多久就會實力大增。
只要有府兵在,朝廷也不用擔心契丹無法控制,雙方無形之中相互牽制,朝廷要做的只是平衡兩方的實力。
所以獨孤永業看似做錯了,但高順需要他這麼做,否則兩夥人搞到一起去,還有朝廷什麼事。
獨孤永業很快也想明白這些,此時他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高順不是沒給過他機會,如果他真能一心為公,高順其實也懶得操這麼多心。
可是他偏偏耍了些心思,覺得高順真的放權給他,若果契丹人不造反還好,可契丹人偏偏反了。
“殿下深謀遠慮,臣不及也。”
獨孤永業是真的服了,覺得只要高順活著,獨孤家這一脈想要崛起是不可能了。
“孤記得將軍本姓劉,出身中山劉氏,幼年喪父,隨母改嫁獨孤氏,冒姓獨孤。
如今將軍開府,這麼多年也對得起獨孤家了,何不改回姓氏,將劉家發揚光大?”
高順突然開口,這是要徹底斷了他與獨孤家的聯絡,對他來說其實也是好事,只是獨孤永業有些難以適應。
可現在他不可能指望獨孤家了,只能一心一意跟著高順,猶豫片刻獨孤永業拜謝道:“多謝殿下!”
高順滿意地點點頭,這位還算識時務,要不是齊國可用之人不多,高順也不會費這麼多心思。
“如此甚好,那就恭喜劉將軍了。”
從今天開始,獨孤永業改姓劉,爵位依舊是平遼郡公,官職是大將軍、太子太師,坐鎮遼州,掌管遼州軍事。
二人回到大營,阿松和蕭琳都在,但氣氛有些不對勁,高順有些奇怪。
“二位這是怎麼了,可是發生了什麼?”
高順關心地問道,蕭琳的目光有些躲閃,阿松一臉欲言又止,想說什麼,又看見蕭琳警告的眼神。
高順察覺到二人的不對,但是他也沒多問,事實上他也看出來了,這個阿松喜歡蕭琳,而蕭琳好像並不喜歡他。
對於這種事情,高順不好摻和,好不容易安撫好了黎部,他可不能因為一個女人懷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