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他依舊慢慢進行,如此他才需要自己種菜,實在是有點燒錢。
“呵呵,先生若是不忘志向,等到了鄴城,自然會知道我的身份。
實不相瞞,在下此次前來,就是為了先生,先生如果肯出鄴城,在下可以為先生找一些幫手,比如國子監裡的學生!”
聽到國子監生,魏長賢眼睛亮了亮,國子監他是知道的,哪裡聚集了不少傑出的學子。
科舉固然可以一步登天,可現在的科舉並不成熟,走科舉道路大多擔任小官小吏,要想再進一步,就需要到國子監進修,可謂是優中選優。
現在的國子監,高順是名義上的祭酒,而實際主持的人,是大儒陽休之。
陽休之,字子烈,北平郡無終縣人,齊國知名大學問家。
出身北平陽氏,北魏前軍將軍陽固之子,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出生,始任州主簿。
陽休之雋爽有風概。少年勤學,熱愛文藻,與祖鴻勳有往來,弱冠之年即有聲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北魏,歷官中書侍郎,北齊天統年間陽休之為吏部尚書,凡所選用,才地俱允。
高順起用陽休之,算是給薛道衡找了個幫手,薛道衡畢竟還是年輕了些,需要有人指點。
而高順經常不在鄴城,陽休之主持國子監,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缺,為齊國改革出了不少力。
齊國政令的完善,國子監都有參與,這相當於高順找了一群參謀,否則他也不會如此輕鬆。
“郎君能呼叫國子監的學生……”
魏長賢的眼神變了,他忽然想到了什麼,李白這個名字有些耳熟,他好像在哪裡聽過,一時間又想不起來。
可此時再看高順,只見他年紀輕輕,相貌俊美,出口成章,談吐不凡,又自稱李白。
魏長賢終於想起來,那位傳說中的太子殿下,在周國不就是叫李白麼!
而且他和李姝菡的故事,在民間已經傳為佳話,經過民間的加工,二人的故事比現實要精彩很多。
什麼高順和李姝菡一見鍾情,因為身份相愛相殺,太子殿下衝冠一怒為紅顏,劫法場、劫大牢,裡應外合破長安。
甚至更懸的是,高順本來想一舉覆滅周國,奈何老天不成全,最終功虧一簣。
對比高順也很無語,他當時明明什麼都沒做,高長恭出兵也是臨時起意,哪裡有那麼神奇。
他當時的確有心思謀劃,可是身份暴露後,整天扮女人躲藏,根本不敢出門。
不過高順不可能告訴世人實情,民間傳的越神奇,他的威望就越高,對將來也越有好處。
當年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他為什麼這麼做,還不是沒有把握。
而高順有高長恭盯著,他則藉著高長恭的威勢,慢慢地從幕後走到臺前,這樣才趕不會引起齊國的動亂。
如果讓他直接當皇帝,高順可控制不住局面,那樣就只能學習楚莊王,來個一鳴驚人。
而如今高順做的很多事,已經開始流傳,對他的評論有褒有貶,有人覺得他激進,有人覺得他有魄力。
有人不懂他的行為,說他荒唐;有人覺得他高深莫測,少年老成,是為國牟利。
上黨距離鄴城很近,魏長賢也聽說了高順的故事,可當他親眼見到高順時,又覺得和心目中的影響不符。
“呵呵,先生既然知道了我是誰,也應該知道我不會食言,然而修史忽然重要,終究是過去的事。
如今的當務之急,是看清這天下局勢,不讓今人重蹈覆轍,在亂世中尋出一條道路!
今日李某前來,就是想問問先生的看法,不知先生可否教我!”
說著高順再次施了一禮,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
喜歡逐鹿北朝請大家收藏:()逐鹿北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