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之前,高順派人送去了悼文,寫的是情真意切,彷彿好朋友離世。
高順在悼文中寫出,周國大喪,齊國願意休戰,但周軍若是不願意,齊國也奉陪。
宇文憲看見悼文,雖然心裡不屑,可他早就沒了打仗的心思,想回去看看宇文邕到底是怎麼死的。
如今周軍成了哀兵,是收復失地的好機會,可宇文邕駕崩,長安也可能會亂。
既然高順不願意乘人之危,那麼宇文憲也就順水推舟,宇文邕死的蹊蹺,宇文憲打算帶兵回京。
……
下雪之後,道路很難走,高順和獨孤永業坐在馬車裡,獨孤永業欲言又止。
高順正拿著一本書在看,餘光注意到他的表情,於是放下書笑道:“將軍有話請直言。”
獨孤永業聞言坐直了身子,正色道:“殿下,宇文邕駕崩,周國可能會內亂,我們為何不趁機進軍,抓住這次機會?”
高順聽了搖了搖頭,道:“宇文邕死的蹊蹺,必定有人暗中謀劃,如果我猜的沒錯,這個人很可能是楊堅!”
“楊堅?”
獨孤永業有些驚訝,在他的印象裡,楊堅一向謙遜低調,而且深受宇文邕賞識,怎麼會這種事。
“除了楊堅,沒有人有這個本事,而且宇文憲不離開邊境,齊國就不會亂,可宇文憲要是回去,那就不一定了……”
宇文邕這一死,讓所有人措手不及,而且楊堅擁護宇文贇繼位,根本不是理想人選。
如果宇文憲不回去,那麼楊堅一定會擺平一切,宇文招刺殺他不成,反被說成造反,如果回去晚了,恐怕性命難保。
所以不光是宇文憲,宇文家其他宗室也蠢蠢欲動,同時也有些不安,很多人都看出楊堅的野心,每個宇文邕護著。
看著高順的笑容,獨孤永業心裡發寒,傳聞中一點沒錯,太子高順果然詭計多端。
馬車一路向東,跟著護衛和禁軍,經歷了這次戰鬥,這些護衛也成長了一些。
而在這群人中,少了一個人,秦愛被留在了邊境,代替他看住那些人。
要說三位將軍,皮景和是斛律光的人,被朝廷臨時徵調過來的,和高順不是很熟。
獨孤須達是獨孤永業的兒子,留下是為了安撫河南人心,也為了安撫獨孤永業。
然而楊堅掌權,獨孤羅崛起,高順怕獨孤須達被蠱惑,所以不得不防。
而尉破胡心思單純,有勇無謀,秦愛跟了高順多年,也學到了不少東西,留下可以審時度勢,關鍵時刻做決策。
高順的安排,被獨孤永業看在眼裡,他是以受賞的名義回去的,有了尉破胡、皮景和的加入,河南已經不純粹了。
“老將軍,我覺得你很會治理地方,而且擅長拉攏人心,我有個去處,不知道老將軍願意不願意!”
高順看著獨孤永業,獨孤永業眼皮一跳,忽然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為將者,自然聽君調遣。”
高順滿意的點點頭,笑道:“我就知道,老將軍深明大義,這些日子跟著將軍,也學了很多東西。
將軍應該知道,我國有幾個鄰居,分別是陳國、周國、突厥和契丹。
前三者都是統一的政權,然而契丹如今僅有幾個部落。
天保四年,宣帝親率大軍攻擊南下的契丹部落,俘獲10餘萬人、數十萬頭牲畜。
契丹部族損失慘重,後又受到突厥的侵擾,因而部落離散,非復古八部矣。
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老將軍如果能收服契丹,齊國必定實力大增。
而將軍打下的地盤,也可作為封地,孤承諾一個國公之位,世襲罔替!”
最後一句話說完,高順盯著獨孤永業,他給的籌碼很重,就看獨孤永業接不接受。
北齊改革後,爵位已經很難獲取,尤其是公爵,很多都名不副實。
獨孤永業是臨川郡公,算是比較特別的一個,但他的爵位無法傳襲,所以高順才加了世襲罔替。
獨孤永業沉默良久,他知道契丹,也知道契丹乃苦寒之地,高順想把契丹劃入齊國版圖,這個想法著實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