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齊國富強,都是因為有佛法,善有善報,齊國陛下仁慈,太子賢德,為了國家捨己為人,所以太平。
而大汗如果能像陛下太子一樣,必然也會受到佛祖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佗缽可汗聽了點頭,笑著道:“多謝幾位長老指點,幾位長老來到這裡,可是為了傳揚佛法。”
“正是如此,我皇仁德,篤信佛法,所以特意資助我等北上傳法,度人修行。”
“如此甚好,本汗立刻讓人修建一座佛塔,讓幾位長老安心修行!”
佗缽可汗對佛法的態度,讓盧思道有些意外,沒想到他如此虔誠,簡直不像一個大汗。
安頓好了和尚們,佗缽可汗這才看向盧思道,笑著讓人上酒上肉,先吃喝一頓再說。
盧思道早有準備,所以全部奉陪,等佗缽可汗喝盡興了,這才開口道:“大汗,外臣此次前來,是想和大汗商議一件事。”
“哦?使者請講。”
盧思道雖然喝了不少酒,可此時毫無醉意,拱手道:“春天周、臣兩國聯合進攻我國,致使數萬將士死於戰亂,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太子九死一生,要不是佛祖保佑,必然已成黃土,我皇打算報仇,所以想和大汗聯合,共同討伐周國!”
佗缽可汗聞言眯起眼睛,別看他外表粗狂,和其他草原的漢子一樣,可心思卻十分細緻,否則如何統治著偌大的汗國。
對於盧思道的提議,佗缽可汗有些動心,他們已經好久沒有劫掠了,雖然現在吃喝不愁,可傳統手藝不能丟。
而且此時正是秋季,草原上水草凋零,可中原糧食都成熟了,這時候劫掠正是好時候,絕對不會白跑一趟,搶一些過冬的糧食。
而高順正是知道他們這個習慣,才這個時候派出盧思道,藉著商隊做掩護,實際上是齊國的使者。
“使者這個提議,讓我有些為難啊,畢竟周國與我國關係也不錯……”
盧思道知道他這是有條件,還好高順早有預料,於是盧思道笑道:“太子殿下說了,只要大王出兵,所獲物資皆是大王的,我國還會提供糧草,就看大王願意不願意了!”
佗缽可汗聞言眼裡閃過一道精光,齊國如果提供糧草,那麼這個買賣確實不虧。
“你們能提供多少糧草!”
“那要看大王打算出多少兵馬了!”
盧思道經商幾年,又身處官商兩道,對於談判駕輕就熟,知道怎麼掌控節奏。
“十萬!”
佗缽可汗隨口說了一個數字,盧思道知道他並無誠意,卻也笑著點頭道:“可以,不過一次只給三天,吃完了才會給。”
十萬兵馬三天的糧草已經不少了,佗缽可汗有些不滿意,可他也沒打算真的出兵十萬。
三天的糧草如果五萬人吃,那就可以吃六天,如果三萬人那就是九天。
佗缽可汗只打算出兵兩萬,去打個草谷,就算沒搶到什麼,也不算白跑一趟。
“好,我答應了!”
盧思道拱手施禮:“多謝大王,我國太子還有一句話,讓外臣轉告大王。
周國狼子野心,有一統中原之意,齊國若是滅亡,周國統一北方後,必然會討伐突厥。
而陳國也不是周國的對手,到時候大王要面對的是大漢那樣的大一統國家,到時候大王的日子恐怕就不好過了。”
還是這套說辭,誇大周國的威脅,之前陳頊不上當,可佗缽可汗卻相信。
和兩國打交道久了,雙方都比較瞭解,從兩國對齊國的態度就能看得出來,周國絕對是最大的敵人。
“使者一路勞頓,先下去休息吧,此時本汗還要和部下商議一下!”
盧思道施禮告辭,他覺得差不多了,該說的他都說了,如果佗缽可汗要是沒反應,說明他也是個庸碌之輩。
三天後,佗缽可汗讓人傳話,說他可以出兵四萬,進攻永豐鎮,但是要四萬兵馬一個月的糧草!